第六章教学基本理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三稿.pptVIP

第六章教学基本理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三稿.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教学基本理论;一、教学的内涵;(二)辞源 教学是由教、学两个字组成。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传授、效仿。 学:原为敩,觉悟也,指心有所得。 从辞源的角度说,教侧重于传授和接受(效仿)的行为;学偏重于内心的感受和所得。 综合来看,教学的基本含义是传授、效仿而心有所得。; 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三)有教的学(刘庆昌) 教学,即“有教的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形式,其特殊性就表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教师及其教的参与。 把教学界定为“有教的学”,既没有以教代学,也没有以学废教。;(四)教学中的两对关系 两种活动——教和学; 两种人——教师和学生;;1、教和学 (1)教: 由教师发出的、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教育行为的集合。 首先,教是教师的行为,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教的对象,教学内容和方法共同构成教的手段。 其次,教是教育行为。由教师发出的行为有许多,但只有具有教育意义的行为才与教有关。 第三,教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教育行为的统一,也可以说,教,指称一个教育行为集合。 ;(2)学 心有所得。主张学生的学不是孤立的学,而是有教的学。现实时空中的学,因教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3)教和学相互依存和统一 教学不是单纯的教,也不是单纯的学,也不是教和学的平行运动。教师及其教以学生及其学为存在的前提和依据,而学生及其学是在教师及其教的作用下进行的。 教为学服务;学制约于教;教最终依托于学。 ;2、教师和学生 教学是有教的学。教,是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提高的条件。 因而,教师的地位无论是怎样的情形,都是以有益于学生的学习为原则的;学生的地位无论是怎样的情形,都是教师依据教育目的确定的。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但不是对等,更不是相等。; (五)教学的组成要素 教师 学生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结果 ;;从“有教的学”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教学根本上是一种学习活动,学的主体是学生; 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有教”,教的主体是教师; “有教的学”,意味着在教学活动中“教”和“学”是无法分离的,教师和学生作为不同意义上的主体同时在场; 学生在教师的“教”之下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二、教学的分类;(四)现场教学和课堂教学 以“教学的场所”为标准 (五)单纯性教学和教育性教学 以“教学的价值色彩”为标准 (六)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 以“教学思想依据”为标准 ;;三、教学历史;;2、言说的教学 “讲——听”结构。存于“说”和“想”的领域。 言说的教学的局限性: (1)内容多是间接经验,是在现实的生产、生活情境之外的知识,这就失去了示范教学所具有的情境性和生动性。 (2)教者主讲固然效率高,但学习者长时间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容易形成被动的学习心理,整个教学则容易成为注入式教学,容易使教学走向灌输的僵死局面。;3、启发的教学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南宋朱熹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预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在朱熹看来,愤悱之境乃认识的境界,而启发则是开意达辞之术。;程颐注曰:“愤悱,诚意之见于色辞也。待其诚至而后告之,既告之,又必待其自得,乃复告尔。”“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能坚固,待其愤悱而后发,则沛然已。” 在程颐的解释中,愤悱是学生渴求知识的诚挚情意,是一种心理状态,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至于启发,程颐解释为告,启、发不分。;;综上所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解释如下: 真正有志于学的人,心求通而未得时,必生愤懑情绪,这表征求学之诚。教师应及时引导、点拨、提示,助其自思; 真正有志于学的人,口欲言而不能时,必呈凄愁情貌,这表明治学之专。教师就应及时传授,免其思维之苦,使其学得。 学不通时,“启”,助其思,思不通时,“发”,使其学,此谓学思结合。近乎孔子启发教学的原意。 ;启发教学图景: (1)立意:学思结合 (2)手段: 两种基本的行为:“启”、“发”。即点拨、引导、提示;有讲究的传授。 (3)结果: 通过启发的教学促使学生学思结合,产生举一反三、知智统一的效果。 ;;4、对话的教学 对话教学的基本特征: 1、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 2、对话教学是沟通的、合作的教学; 3、对话教学是互动的、交往的教学; 4、对话的教学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 5、对话的教学是以人为目的的教学。 ;教学形式的历史变化;(二)教学追求的历史变化 1、功利性的教学 教学功利性表现在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