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昌大学液体粘滞系数的测量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 液体沾滞系数的测量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地点: 座位号:
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
加深对泊肃叶公式的理解;
2. 掌握用间接比较法测定液体粘滞系数的初步技能。 二、实验原理:
实际液体是有粘滞性的。液体流动时,在本身的各个部分之间可以出现内摩擦力。对于运动规律比较简单的流体——牛顿流体来说,内摩擦力F是与两层流体的接触面积S有关,与接触处的流体速度梯度dv/dx 有关的,具体表达式为:
即牛顿的片流关系式。我们将比例系数η用其它物理量表示出来,得到如下公式:
由此式可以看出:η代表在单位面积、单位速度梯度下的内摩擦力。假如两种液体,它们的速度梯度及两流层接触面积相同,而摩擦力不同,则可以说它们是有不同的粘性;反过来;不同流体,它们的粘性不同,它们的比例系数η也就不同,因而称描述粘性大小比例的比例常数η为流体的粘滞系数。
测量粘滞系数的方法有很多种,本实验采用的是“间接比较法”。
由理论课的知识中,我们知道,在细管内作片流的稳定流动粘性流体,它的体积流量Q(即单位时间内流过管子一个截面的流体体积)遵从泊肃叶公式:
其中R为细管子的半径;l为管长;ΔP为管两端的压强差;η为流体的粘滞系数。
在流速接近稳定的条件下,若流过细管的流体体积为V,经过的时间为t,则Q = V/ t,代入公式(3)中,可得到η的表达式:
可以用此式直接测定粘滞系数η,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R、t、ΔP、l、V等多个,各个物理量的测量也并不容易,其实也没有必要,所以,我们采用间接比较法:即控制不同的流体在某些相同的条件进行实验测量(比如:让不同的流体的相同的体积通过同一根细管),利用公式进行比较,消去相同的物理量。这样,我们只要测量少数的物理量即可计算出实验结果来。这种方法的思想是以一种流体的某个物理量的值为标准值,通过测量其他的物理量,再利用比较得到的公式,计算出我们需要测量的结果来。该方法可使实验操作过程大为简化,并能提高测量的精度。下面分析间接比较法在本实验中的具体应用。如图3.1所示,奥氏粘度计是一根带有一大(B)一小(A)两个玻璃球泡的U形玻璃管,B泡的上下部各有一条刻痕m和n,用于确定流体的体积,位于下刻痕n下面的是一段直径均匀的毛细管l,流体就从此毛细管中流过。
图3-1 奥氏粘度计
实验时,以一定体积的液体从大管口D注入A泡内,再用橡皮吸球由小管口E将液体吸入B泡中,并使液面升高到B泡的上刻痕m以上某一处高度(注意不要把液体吸到时橡皮管中)。因D、C两管中液面的高度不同,B泡内的液体将在重力的作用下经毛细管流回A泡。利用秒表(stopwatch)记下液面从上刻痕m下降至下记得痕n所用的时间。
如果以相同体积的被测液体和蒸馏水先后注入粘度计,按上述步骤分别测出两种液体的液面由m下降至n所需的时间t1和t2来,由(4)式可知。
(5)÷(6),两式中的R、V、L相同;π是常数,消去可得:
由于液体沿毛细管流动过程中,毛细管是竖直放置的,毛细管两端液体的压强差ΔP与液体的密度ρ和粘度计两臂中的液面高度差Δh和乘积成正比,即ΔP = ρgΔh,其中Δh虽在不断地变化,但可使两种液体的测量中的Δh变化情况完全相同,因此,
(7)式可表示为:
因此,从本实验附表中可查得在实验温度下标准液体――蒸馏水的η2、ρ2及待测液体的ρ1,从实验测得时间t1和t2,根据(9)可求得被测液体的粘滞系数η1。
思考问题:本实验所用的间接比较法中,哪些是被消去的相同量?
当用奥氏粘度计测量液体粘滞系数时,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泊肃叶公式应用的条件要求,液体沿均匀管稳定流动的过程中,管两端的压强差是恒定的,流速不随时间改变,流过流管截面的液体体积V随时间t成线性变化。但是,对于奥氏粘度计,在液体沿竖直毛细管流动的过程中,毛细管两端液体的压强差随液面的下降而减小,流速也逐渐减小,因此,体积V不再随时间成线性变化,并且公式的推导也未考虑其它能量的损失,经理论推导和实验证实,公式(9)只能说是一个近似公式。 实验仪器:
1.奥氏粘度计 2.铁架及试管夹 3. 秒表 4.温度计 5.量筒 6.小烧杯1个 7.洗耳球(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南亚课件(上课).ppt
- 食品安全课件2.ppt
- 南京市、盐城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doc
-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pptx
- 南京师范大学有机化学期中试卷(上).doc
- 南京市溧水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卷.doc
- 单元五 点心制作工艺.ppt
- 南京市2014高中生物教研活动资料苏教版必修2第3章第1节:基因的分离定律(共计26张).ppt
- 南充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带答案.docx
- 单元阶梯化教学4件套单元复习六语上第5单元课件.ppt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2025年新版教材).pptx
- 锂离子电池前驱体磷酸铁合成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docx
- 2024年东盟石油和天然气更新报告(英文版)-东盟.docx
- DB3209_T 1207.2-2022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 第二部分:房屋建筑工程文件归档和档案移交范围.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