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工掉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主要题目.doc

中国农民工掉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主要题目.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农民工掉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主要题目

中国农民工就业信息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来源: 中国农民跨地区进城务工,迄今有30年左右的历史,已发展成一支数以亿计的新型劳动大军,然而,在时间如此之长、人数如此之多的发展历程中,农民工就业信息化进程却相当滞后,其所享有的公共就业信息服务严重不足。如今,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动以及“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实、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主体双方关于“求职信息”与“招工信息”顺利对接的渴望、国家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的责任,呼唤着全国性农民工就业信息互联互通的早日实现。 当前,大量农村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进城务工,迫切需要加强全方位的农民工信息互联互通工作和相关政策理论研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就业。 (一)农民工就业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方式 近几十年来,农民工就业信息的获取、采集、传播和信息发展乃至信息化进程,主要有以下表现方式: 1.农村劳动力自发外出务工并形成亲友或同乡等个人关系相互联结的就业信息链。 2.发挥新闻媒体传引作用。 3.尝试集体用工信息的收集和传播。为了沟通城乡劳动力供求信息,一些城市的劳动力管理部门组织到外地招工,将用工信息传播到农村,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则纷纷在劳动力需求旺盛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设立劳动管理站。 4.开展省际劳务协作与就业信息对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劳动力主管部门提出农村劳动力输入地和输出地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省际劳务协作,做好相关的调查、统计、分析、预测和信息传播、管理工作。2002年,通过调查分析和及时发布大中城市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定期公布城市劳动力主要职业供求分析报告,积极开展有组织的定向劳务协作和流动就业跟踪服务等措施,进一步改进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服务工作。 5.建立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信息监测网。20世纪90年代末,为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工作,劳动力主管部门在农村劳动力流动量大的100个市、县和中转城市开展流动就业重点监控,通过建立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监测网、信息库和信息员队伍,组织开展统计、调查、收集、汇总和通报信息等,及时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和需求情况,发布就业信息引导和调控流动就业。 6.通过大规模调查活动掌握农民工信息数据。进入新世纪以后,有关部门在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地区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活动。各相关部门也分别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或流动人口情况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查、统计和监测,多次开展全国人口普查和农业普查,等等。通过一系列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情况调查,获得大量农民工信息数据。 7.利用城市现有市场体系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劳动力市场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以城市户籍求职者为主要服务对象。2003年以后,情况逐步改变。特别是2006年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印发以后,各地统筹开拓劳务市场、收集发布劳务信息,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先后向农民工开放,一些城市免费为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8.实施劳动力或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市内、省内联网。2009年,全国已有130个城市开展了职业供求信息季度分析并向社会发布。 9.构建农民工信息统计监测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农民工信息涉及政府众多职能部门,许多部门都从自身需求角度统计、收集、整理和分析农民工信息。 10.其他各类有关就业信息网站。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中国的广泛应用和进城务工人员对就业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的网站建设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二)农民工就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民工就业信息的获取和传播还有其他一些形式,如个人职业介绍中介活动、街上张贴的招工广告、务工人员直接到用人单位或打电话询问等,它们都在农民工就业信息的获取和传播以及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农民工就业信息的获取和传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据调查,大部分农村转移劳动力主要依靠亲友或同乡等个人关系传递的就业信息进城务工,传统的血缘、地缘和个人关系赋予其较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集体招工形式原本是期望以此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入有序化轨道,但多种组织形式的不统一和实际组织效率的低下使市场主体付出了很高的组织成本。城市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已有较大进展,但对农村进城务工者的公共就业信息服务相对不足,公共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及相关的就业信息化网络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很薄弱。 从宏观上来看,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农民工就业信息化体系建设进展缓慢,明显滞后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现实需要,与城市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尚有较大差距。具体来说,我国农民工就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存在五大缺乏。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