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必修二考前辅导要点
中期考试复习提示 主要的社会转型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前后:封建社会过渡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前后:封建专制政体向民主政体过渡 新中国成立前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 三大改造前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重要历史阶段和阶段特征 1、古代朝代更替顺序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阶段性: 1840——1895年: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 1895——1949年:资本输出为主。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典型试题示例 (1)促进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及其标志分别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标志:生产工具的进步。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教材,归纳农具进步的表现及意义,并简要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在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 表现:①从材质方面:石、木-青铜、铁;②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③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自然力;④犁耕、播种、灌溉技术的进步。 意义: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农业技术的提高,是生产力提高的重要表现,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 对不同时期农业生产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转型;两汉时期,出现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方式,农耕区域扩大,推动了农耕技术走向成熟;隋唐时期,创制了新的耕作工具曲辕犁,标志着我国农耕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奠定了隋唐社会经济繁荣的基础。 2、农历二十四节气: 1)选择题:中国古人用动物与农历纪年相配,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12年为一轮回。生肖纪年源于: A.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B.封建迷信思想的产物 C.古代农耕文明的影响 D.古人环保意识的体现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农业文明的影响 【答案解析】C 解析:十二生肖中包括了六畜,即家畜饲养业中的猪、牛、马、羊、鸡、狗,说明该时期人类已经驯化了这些动物;还包括鼠、蛇、猴、虎、兔,这些是当时人们捕猎到的动物;另外,还包括人们想像中的动物“龙”——传说中司雨的神物,它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可知,十二生肖用动物与农历纪年相配源于古代农耕文明的影响。 【思路点拨】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了解十二生肖十二种动物与古代农业的关系 2)古代二十四节气对古代农业生产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客观地反映了日地关系,抓住了季节、气候变化的实质,因而能准确地掌握农时,指导农业生产。 1、(09徐州高三质检)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2、农历七月初七日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原因是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D.人们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 3、(2009,泰安市高三质检)“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 (2009·广东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来源:学科网ZXXK] 材料一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去城二十五里,在昌江之南,故称昌南镇。……①至宋景德年始置镇,因改名景德镇。…… ——清嘉庆蓝浦著、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 材料二 唐陶窑:唐初器也,②上惟白壤,体稍馨,色素润,镇钟秀里人陶氏所烧造。《邑志》云:“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瓷名天下。”……宋景德窑:宋景德年间烧造,②土白壤而填,质薄腻,色滋润 。①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其器尤光致茂美,①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 ——出处同上 材料三 昌南镇陶器,行于九城,施及外洋,事陶之人,动以数万计,海樽山俎,咸萃于斯,盖以山国之险,兼都会之雄也。……景德……业制陶器,④利济天下,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其不趋之如骛。 ——出处同上 材料四 陶家精美器用,中国出惟五处,北则真定、定州、平凉华亭、太原、平定、开封、禹州,南则泉郡德化……。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造实用。真、开等郡瓷窑所出,色或黄滞无宝光。③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浙江处州丽水,龙泉两邑,烧造过锈,杯碗青黑如漆,名曰处窑。……若夫中华四裔,③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