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案6 古代诗歌鉴赏对接高考
学案6 古代诗歌鉴赏对接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朱敦儒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情景的描写,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词人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 2.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词开头“摇首”两句,写出词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潇洒疏放的襟怀。“活计”两句,勾勒出一位渔父的形象。下片写晚景,景色迷人。在这样一幅山水画中,一位渔夫,在静静地垂钓。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独钓寒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渔父形象。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2012年高考全国课标卷] 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⑴关系:“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⑵原因: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2011年高考全国课标卷]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③萦纡④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④萦纡:旋绕曲折。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D。分析诗人的感情不但要细读本诗,把握诗中的景物特点和“消魂”“不堪回首”等关键字眼,还要认真阅读注释内容,把握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等,做到知人论世,然后进行综合思考。 4.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案:要点: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诗人的“消魂”之情、“不堪回首”之情都源自于诗人的“荒郊一望”;触景而生,又时时见于“古碑”“苍山”“残阳”“黄沙”这些荒凉的景物之中;悲凉之情与凄凉之景相互映衬,倍加感人。 三、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5—6题。[2010年高考全国课标卷] 雨 雪 曲 江 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5.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解析:本题要抓住几个关键词:“别”,自然是分别、告别,和谁告别?在哪里告别?结合“度陇西”“绕阵”“依山”等词,不难看出,这是属于回忆性的写法。 6.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 首诗表现了戍卒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样写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软件资格考试软件评测师(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合卷(中级)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pdf VIP
- 如何进行水运工程竣工决算编制.pdf
- wps入门培训课件.docx VIP
- 2025--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A类真题卷及答案 .pdf VIP
- 小学生飞机科普PPT课件.pptx VIP
- 维修工安全教育培训.pptx
- ISO 4628-1-2016中文+英文,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缺陷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外观均匀变化程度的标识—第 1 部分.pdf
- 便血病的中医护理.pptx
- ISO 4628-2-2016中文+英文,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缺陷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外观均匀变化程度的标识—第 2 部分 起泡等级的评定.pdf
- 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培训课件.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