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要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计分)
我国人民的服装由单调走向时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国际形势的影响B、服装产业的发展
C纺织业的发展“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许多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恒源纱厂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被彻底废除
B.工厂招工歧视女工
C.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
D.当时女工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20世纪30年代)武汉西菜业已形成很大规模,且生意兴隆,而中菜却不是很景气。当时武汉有大中型西菜馆26家,小型西菜馆更多……形成了吃西餐的风气。不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A.当时的中国政府鼓励西餐业发展
B.对外开放较早
C.当时的中国人具有“崇洋与尝鲜”心理
D.资本主义的发展
上海外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存有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了A.中西文化交流频繁B.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
C.洋务运动全面开展D.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下列礼仪体现民主共和精神的是①三跪九叩 ②长拜作揖③鞠躬 ④握手
A.①②B.②③④C.③④ D.①③④
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B.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C.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
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
“具大神通,经纬纵横。匪夷所思,惯传消递息,捷于影响。穿河贯汉,事更离奇,欲报平安,暗牵线索……纵万里关山信不迟,笑鱼笺雁帛,无斯火速……”这段材料说明通讯工具具有什么特点A.电讯业发展迅速 B.信息传播的准确
C.信息传播的内容丰富 D.传达信息快
中文月刊《遐迩贯珍》在1654年第12号的开篇说:“西方之国,狃卖招贴,商客及货丝等皆借此而白其货物于众,是以尽沾其利,苟中华能效此法,其获益必矣。”其意在说明报纸具有A.商业广告价值 B.娱乐教化价值
C.政府喉舌功能 D.信息速递功能
辛亥革命时期,我国不可能存在的社会现象是A.到邮电局发送电报B.在家里看电视节目
C.在家拨打有线电话D.到影院里观看电影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陈梁认为“……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这段话说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A.多元化B.数字化C.网络化D.日常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第题分,题分,题1分,共5分)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谷子跃过万斤》;《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 斤》;1958 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材料二??全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 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量5.02亿公斤,1981年产量6.70亿公斤,1982年产量7.15亿公斤。材料三??1973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亩产可达650公斤,被称为“东方魔稻”。到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材料四??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具体办法,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现象(材料三中的“他”是谁?这则材料充分说明了什么道理?(通过阅读以上四则材料,你觉得我国农业发展的出路是什么?材料一 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 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流入重工业
的资金(%) 38.7 54.9 48 流入农业的
资金(%) 7.6 11.4 18.4 流入其他部
门的资金(%) 53.7 33.7 33.6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8分)(3)根据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