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_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要点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2.?通过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张先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 3.?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 抒情词《江城子》、?咏物词《水龙吟》的理解和掌握。?? 新课导入:??? 苏轼,我们并不陌生,其词豪放飘逸,他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今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他词中阔达渺远的意境和豁达的胸襟。??? 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但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是使苏轼得了一场病的。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抒胸襟。? 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处,举手提问,教师巡回答疑。??? 2.强调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芒鞋:草鞋。??? ⑵吟啸:吟唱长啸,表现泰然自若的情态。??? ⑶料峭:形容微寒。??? 3、背诵课文。??? 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讨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加点的词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 提示:这几句话描写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又长啸的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体形象,?\\\莫听\\\、\\\何妨\\\、\\\谁怕\\\是关键词,写出了词人在“同行皆狼狈”,其“独不觉”,欣然前行的独立人格精神。??? 2.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怎样的品质???? 提示:自己平生任由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表现了词人无惧苦难,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质。??? 拓展思维??? 1.赏析《临江仙》,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说说这首词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与《定风波》有哪些相似之处???? 临江仙??夜归临皋①??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②,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风静縠(hú)纹平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①?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作于黄州。临皋,即临皋亭,乃长江边的一个水驿官亭,在黄州朝宗门外。作者元丰三年?由定惠院移居于此。??? ②?东坡,本为黄州城东的旧营地。作者于本年春在此开荒植树,仰慕白居易在四川忠州东坡躬耕之事,遂名此地为“东坡”,??? 并取以为号。又建雪堂,其时堂未建成,故仍回临皋止宿。??? ③?恨,感到缺憾。营利和试营业,为名利所纷扰。??? ④?夜阑,夜深。縠,有皱纹的纱。縠纹,喻指水面上细小的波纹。??? 提示①:此词因何事而感?--------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书写怎样的情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教学内容:《江城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营造氛围,体会情感。)??? 著名作家方方写过一篇文章《喜欢苏东坡》,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方方回答:当然,只要苏东坡肯娶我。可见苏轼在女孩子心目中还是很有市场的。他的魅力何在呢?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结合学过的诗句回答。??? (豪放、豁达、浪漫、幽默)??? 今天来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课文分析??? 1.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 (不能。这是一个情感铺垫。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2.“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如果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今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对世人是茫然无知了,而生者对逝者呢,不也是同样的吗?生离死别)??? 3.“茫茫”看不清楚?为何看不清???? (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花落人亡两不知)?? 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从心底迸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凄哀至极的主调。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而是历时愈久思念之情就愈深、愈浓。“两茫茫”传达出诗人和九泉之下的妻子共同的心情和感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