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崔杼弑其君 (语文版)
第十四课 崔杼弑其君 学习目标 1、掌握《左传》的有关知识 2、重点积累、掌握文言知识,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分析晏子这一历史人物 4、了解我国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 文本探究 导入新课 晏子使楚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楚王知道齐国派来的使者叫晏子,是一个身材矮小的人,就想试试他的能耐,就故意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要他从这里进城。晏子知道楚王的用意后,坚决不肯从小门进城,并且说:“出使到狗国才从狗门入城;今天我是出使到楚国,不应当从这个门进城。”接待的人只好开了大门,让晏子进城去了。在这里,晏子表现得机智、聪明,有着超人的智慧和机敏的口才。那么,在“崔杼弑其君”这个情节里,晏子又表现得如何呢? 文体知识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主要以史实解释《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全书共60卷,记载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悼公四年(前464年)二百五十余年间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有关活动及重大事件。其内容包括天文历法、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 背景介绍 董狐直笔 董狐是春秋时晋国的史官。《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聚敛民财,残害臣民,执政大臣赵盾多次劝谏,灵公不但不改,反而想害死他。赵盾只好逃亡,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灵公,他于是返回继续执政。董狐记载道:“赵盾弑其君”。赵盾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董狐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如果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赵盾确实有点冤枉。但当时的史官这样写,是以礼义违合为依据的。因此,孔子赞扬董狐为“古之良史” 。 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处理并掌握下列文言知识。 课堂探究 1、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遂取之 ②反队,遂弑之③干掫有淫者 “取”通“娶”“队”通“坠”“干”通“捍” (1)东郭偃臣崔武子???? (2)见棠姜而美之(3)公鞭侍人贾举(4)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5)死乎 2、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臣,名作动,做……家臣美,形意动,“以……为美”鞭,名作动,鞭打 止,使动用法,使……止,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3、解释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君之臣杼疾病???? (2)臣君者,岂为其口实 古:病得很重;今:病的总称古:吃喝;今:可以被人利用的借口、话柄 4、解释并掌握下面的虚词 偃御武子以吊焉? 庄公通焉 吾焉得死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 代词,代“齐棠公” 代词,代“棠姜” 表反问,怎能 兼词,相当于“于之” 见棠姜而美之 欲弑公以说于晋,而不获间 公拊楹而歌 而 表顺承 却,表转折 表修饰 其无冠乎? 吾其还也? 齐国其庶几乎 其 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语气副词,表委婉语气,相当于“还是” 语气副词,表猜测语气,相当于“大概” 以崔子之冠赐人 欲以客往赴秦军 执简以往 以 介词,用 动词,带领 相当于“而”,表修饰 5、请解释下面两个多义实词 故 其故封识具存 桓侯故使人问之 莒为且于之役故 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 原先 特意 缘故 表假设,如果 间 而不获间 又以其间伐晋也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奉命于危难之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机会 乘机 间或 中间 参与 二、阅读文章第一至三段,解决以下问题。 1、这三段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 2、列出其中的人物,理清人物的关系。 【提示】 崔杼弑荒淫的庄公。 棠姜(棠公寡妻) 崔杼(齐国大臣) 齐庄公(齐国国君) 新夫妇 私通 弑 三、阅读课文第四段,思考以下问题。 1、国君死了,晏子不死也不逃,他的理由是什么? 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晏子的什么特点? 【提示】 按照春秋时期的礼仪,君王非正常死亡,臣民是有理由殉死的,但晏子认为庄公不是为社稷而死,他昏庸、恣肆妄为 ,大臣不应殉死或逃亡。在这里晏子也巧妙地谴责了庄公及崔子二人 :庄公的陵民,崔杼的弑君。 【提示】 聪敏善变,忠诚正直,圆滑世故。 四、阅读课文第六段思考以下问题 1、崔杼为什么杀死太史?又为什么对第四位太史“舍之”? 【提示】 崔杼不愿意在历史上留下杀君的罪名,因而杀死太史。但他感到正直的史官是杀不绝的,故“舍之”, 2、南史氏“执简以往”用意何在? 【提示】 南史氏惟恐没有人再敢直书其事,故“执简以往”。 3、大史和南史氏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提示】 我国古代史官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操守,一种秉笔直书的精神。 中国史官向来重视秉笔直书,为了做到这一点,史家们往往不避讳,不避嫌,不惜牺牲自己,以保持历史的真实。这种精神可以说是史家的传统。作为史官,一家三口被杀却毫不动摇,甚至感动了南史氏一干人等,足见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doc
-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二区).doc
- 山东省潍坊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
- 山东省潍坊市2017届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doc
- 山东省潍坊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训练(四)文综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潍坊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
- 山东省潍坊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
- 山东省烟台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 山东省第三届国学小名士初选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