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层大气结构与运动2014要点
大气次要成分 中性大气的运动 中高层大气中的风 稳定的水平运动 磁暴和高纬热源的影响 两分点(左)和两至点(右),高纬加热对全球热层环流的影响 上、中和下三图分别代表地磁平静条件、中等活动水平(1011J/s)和地磁亚暴(1012J/s)条件下的子午环流。 热层大气潮汐 大气潮汐是大气的一种重要的运动形式,特别是在比较高的高度上,潮汐显得更重要。所谓潮汐,就是以1天或1/N(N为整数)天为周期的大气振荡。如果所指的1天是太阳日,就是太阳潮汐。如果是太阴日,就是太阴潮汐。 流星雷达观测到的高层大气中子午向风和纬向风 大气重力波 理想大气中 声速、浮力频率和声截止频率的高度剖面 重力波的标志性特征 重力波的一个标志性的特征是,当波的相速度的垂直分量向下时,群速度的垂直分量指向上,在无耗大气中,群速度的方向就是能量传播的方向。这说明重力波能量传播方向和相位传播方向的垂直分量总有相反的符号。对于声学分支,不存在这个现象。 一个简单的重力波传播示意图。 注意相位传播方向和能量传播方向的关系。 标准大气和大气模式 * 地球高层大气结构与运动 一、气体的性质; 二、中性大气的垂直结构与组成; 三、中性大气的运动; 四、标准大气和大气模式。 气体的性质 理想气体普适定律 气体的热平衡 连续性 气体碰撞 分子扩散与涡流扩散系数比较。 大气的垂直结构 对流层:温度以每公里大约10?的梯度随高度递降,直至10-12 km,达到温度极小值,对应对流层顶。 平流层:温度均匀,又称同温层,事实上,平流层的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平缓增高,由于臭氧对太阳紫外辐射的吸收,在约50 km高度有一个温度极大值,对应平流层顶。 中层:温度再次随高度而递降,至80-85 km,又出现一个温度极小值,对应中层顶。 中层之上,太阳紫外辐射导致温度梯度为正值,这一层称作热层。随高度上升,最终热层温度仅随时间变化而基本上不随高度变化,同时温度很高,一般达到1000?K以上,这是大气层最热的部分。 地球中性大气的垂直分层 按大气的混合状态分层,在低层大气中,大气处于充分混合状态,除一些次要成分外,主要大气成分比例不随高度变化,这一完全混合的区域称作均质层(Homosphere)。由于大气的混合的主因是湍流,所以又称湍流层(Turbosphere)。均质层或湍流层顶在约100km高度。 在100km高度以上,扩散分离远比湍流混合迅速,由于重力的作用,不同大气成分可能分离,导致大气成分比例随高度变化,所以100km以上又统称非均质层(Helerosphere)。 在非均质层,扩散分离远快于湍流混合。在100km以下,分子扩散系数小于涡流扩散系数,在大约100km高度,两者大致相等,在100km高度以上,涡流扩散系数迅速下降至约115km高度接近为零,而分子扩散系数快速增大,至150km高度,增大至104至105m2/s。 在非均质层的某些高度区间,主要气体成分分别为氦和氢,对应又称氦层(Heliosphere)和质子层(Protosphere)。在大约600km以上,单个原子能够脱离地球引力作用而逃逸,所以600km高度以上又称作逃逸层(Exosphere)。在逃逸层之下称作气压层(Barosphere)。 地表之上约60km高度起,气体分子或原子处于部分或完全电离状态,在大气层最外部分,地磁场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所以60km高度以上区域又称作电离层(Ionosphere)和磁层(Magnetosphere)。电离层与磁层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通常把1000km以下区域称作电离层,磁层在电离层之上,是地球大气层的最外部分,在向阳面,地磁场外边界终止于大约10?12个RE,这个边界称磁层顶(Magnetopause)。 大气热损耗和热传输 逃逸层温度的周日变化和120km以上综合的加热与热损耗的主要机制。 (a)分子离解加热; (b)电离所致热电子; (c)碰撞和化学反应; (d)大气膨胀和收缩。 在几百km高度区域,大气以原子氧为主;再往上氦的含量最丰富;最后氢变成最主要的成分。 逃逸层大气中的两种主要成分氦和氢在对流层仅仅是次要的成分。氦由地壳中的放射性衰变过程产生,向上扩散到大气层,最终逃逸到太空中。原子氢主要在湍流层顶附近由水蒸气离解产生,向上扩散到太空。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广西初中二年级第20单元第19课_苔藓和蕨类植物.pptx
- 广西崇左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 广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
- 高压新装【增容】业务流程操作手册.doc
- 应用公式和函数课件.ppt
-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课件.ppt
- 康乃馨制作-初中劳技课件.ppt
- 广西桂林市、崇左市2017届高三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廊坊十五中高三散文阅读练习5篇.doc
- 延平中学2016年春季期中考试初二语文试题.doc
- 2025年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巩固).docx
- 2025年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word.docx
- 2025年河北美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必考题.docx
- 2025年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实用).docx
- 2025年河北美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精编.docx
- 2025年河北科技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精选答案.docx
- 2025年河北美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ab卷.docx
- 2025年河北科技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1套参考答案.docx
- 2025年河北科技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1套参考答案.docx
- 2025年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培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