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梁锦贞《重视语文味,凸现语文独有育人优势》.ppt

梁锦贞《重视语文味,凸现语文独有育人优势》.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梁锦贞《重视语文味,凸现语文独有育人优势》

解决10个问题 目的 目标 1 以你的认知,小贩是个怎样的工作?请用三个词语形容。 为感受、体会儿童纯净奇特的内心世界做铺垫 感受、体会作品童话般纯净的诗意。 2 以你的认知,园丁是个怎样的工作?请用三个词语形容。 3 以你的认知,更夫是个怎样的工作?请用三个词语形容。 4 小贩真的没有什么事情急着要做,没有哪条街一定要走,没有什么地方一定要去,没有什么时间一定要回家吗?为什么“我”会这样认为? 感受、体会儿童纯净奇特的内心世界 5 我为什么只关注园丁有没有被尘土污了衣裳? 6 “如果他被太阳晒黑了或是身上被打湿了,都没有人骂他。”“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 7 更夫真的一生一次都没有上床去过吗?为什么“我”会这样认为? 8 诗人为什么不去描写小贩、园丁与更夫的身材相貌、穿着打扮和神态气质,而是简单地写出小贩的叫喊“镯子呀,亮晶晶的镯子!”园丁在那里掘地,更夫提着灯走来走去? 理解诗人在心灵与情智上将自己彻底换化成了一个孩童,才能如此尊崇、温柔、圣洁地描述这三个“美好”的职业 9 从“我”的角度看,请用三个词语形容一下小贩、园丁与更夫这三个职业。 10 “我愿意我是一个小贩,我愿意我是一个园丁,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这三句热烈的呼喊仅仅表示“我”将来的职业选择吗?说说你的看法。 这里讲个细节,有两个学生学完这课后,真的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新月集》、一本《泰戈尔诗集》来看,仅此一点,我觉得自己对学习目标的调整还是做对了。 结语: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给我们中职语文今后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即使是中职语文,也要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万万不能只强调工具性,放弃人文性,从而丢弃了语文独特的育人优势。 重视语文味,凸显语文独特育人优势 ——基于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中职语文有效教学探讨 针对以往中职语文过于强调工具性,放弃人文性,从而丢弃了独特育人优势的状况,试图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有意无意 间遗失了语文味 (一)带语文味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好课 (二)不要把语文变成只为专业与职场服务的 工具 (三)教师首先自己不要拒绝语文味 (四)教材的编排与引导要避免唯职业是从 发现问题 (二)不要把语文变成只为专业与职场服务的工具 2014年6月,我观摩了全国“创新杯”广东省的选拔赛,其中一位一等奖获得者讲的课题是《自媒体时代经典“微”阅读——〈林黛玉进贾府〉赏读》。展示的教学过程如下: 前些年,深圳教研室程少堂先生就提出了“语文味”的观点,他说: “语文课不是其他知识的拼盘,要把不是语文味的东西消除出语文课堂,净化语文教学的内环境,要教出语文独特的美感和情感。”比照这个课,硬生生把文学经典人物变成商业行当中的客户,语文课特有的美感和情感荡然无存,试问,这样的语文课,还像语文课吗? (四)教材的编排与引导要避免唯 职业是从 以人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泰戈尔的《职业》为例,这篇课文被放在第四单元,单元主题是职场起点。教材这样导读:你如何理解课文中的“职业”选择呢?选择平凡职业和树立远大理想是不是矛盾呢? 泰戈尔的诗歌想像奇特、韵律优美,饱含深邃的哲学与宗教思想,深深扣动着读者的心弦。 《新月集》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抒情诗集之一。诗人用一支彩色神笔在这部诗集里描绘了“儿童纯净奇特的内心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生活画面,有一种童话般纯净的诗意”。 《职业》就是这部诗集的代表作之一,虽然题为“职业”,实际上跟我们所谓的职业选择没多大关系,诗人只不过借助小贩、园丁和更夫这三个带有象征性意味的意象去表达“儿童纯净奇特的内心世界”,我们为什么不带领学生去感受、体会诗歌那种“童话般纯净的诗意”,让他们的心弦在体验文本过程中被轻轻扣动,而非要扯“选择平凡职业和树立远大理想是不是矛盾”这样的话题呢? 二、重视语文味,凸显语文独特育人优势 (一)中职语文从未拒绝语文味 (二)语文味与体现职业特色并不矛盾 (三)让中职语文重新弥满语文的味道 解决问题 (二)语文味与体现职业特色并不矛盾 过去,我们似乎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文学作品只能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很难与职业能力相联系。后来,我有幸聆听了蒋乃平教授关于培养职业能力的讲座,他说:文化课不能只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就是职业能力,它影响着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个讲座使人豁然开朗:语文课不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阵地吗? 以《荷塘月色》的教学为例,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第一步 :回忆旧知识 《咬文嚼字》三个观点: 1.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文学借文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