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5steven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精要
(一)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阶段 特征 概况 新中国建立初期 “文革”时期 新时期 奠基 挫折 复兴 措施:?建立人民教育事业;?毛泽东提出教育方针; ?建立两种教育制度。 成效:?形成较完整教育体系; ?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后备军和建设人才。 表现:?师生卷入扫四旧批走资派活动; ?停课闹革命;?废高考,招工农兵学员。 影响:?使中国教育受极大破坏,?专门人才奇缺,?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 ?邓小平恢复高考制度;?提出优先发展教育,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三个面向”方针;?制定《义务教育法》,普及义务教育;?90年代实施“211工程”;?社会力量办学,启动“希望工程”;?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新中国教育的发展概况(阶段)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21世纪 建立人民教育 遭破坏 蓬勃发展 新挑战 人民教育思想 ”左“的思想 进一步确立科教兴国,教育优先 教育优先,科教兴国 (二)教育事业曲折历程的经验教训(启示) 经验教训(启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2、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4、从基本国情出发; 5、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复习建议 复习时, 一是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二是注意结合背景分析我国尖端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 三是注意把握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艺术 第1部分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1、明确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2、列举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 3、总结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共同原因 一、明确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 新中国科技有了较全面发展。 表现为:建立科研机构,建立科学研究体系;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第二个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 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但取得突破性进展。 表现为:第一颗导弹核武器、氢弹爆炸成功、南京长江大桥落成、 “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杂交水稻育成等。 (3)第三个阶段:1978年“文革”以后 我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新时期。A.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纲要,迎来了我国科技事业的新春天。 B.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 二、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4 1965 1965 1967 1970 1973 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文革前 “南优 2 号”培育成功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被称为 “第二次绿色革命” 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国家,进入航天时代。 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打破美苏核垄断,跨入核国家 文革期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二)新时期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83年1993年1997年 20世纪80、90年代 2003年2005年2008年 1999 “银河– I型–II型–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之一,并在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 和平利用核能迈出重要一步 “神舟” 五号、六号、七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参与人类基因研究 中国是其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共同原因 1.制度前提: 2.政策支持: 3.主观因素: 4.人才基础: 5.外部因素: 国内 国际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优秀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无私奉献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完善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两弹元勋 杂交水稻之父 导弹之父 863计划 科技远景规划 星火计划 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 追踪世界高技术发展 袁隆平 钱学森 邓稼先 依靠科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 练习巩固 时间 科技战略 制定战略原因 科技成果 20世纪50-70年代 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发展的方针 20世纪80年代 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科教兴国”战略 几个科技发展战略的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