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历史的主体 (上课用)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 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理论依据)出发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 - 意义(两个重要保证)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 自学指导: 1.人民群众的含义是什么? 2.人民群众的地位? 3.人民群众的作用? 4.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论要求? 你同意以上的观点吗?为什么? 观点一:“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观点二:“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人民,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什么?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实践最基本的形式是生产实践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1、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 “人民群众”是群体概念,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既有量的规定性,是“人们”中的大多数;又有质的规定性,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正确理解这一概念) A B C D 全体公民 人民群众 劳动群众 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 区分:全体公民、人民群众、劳动群众、脑力劳动者。 2、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人民群众是( )的主体,是( )的创造者! 实践 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社会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 没有普天下的劳动者,吃啥?没有劳动者,你喝啥? 吃喝都没了,你还臭美啥? 劳动者是最美的人! 3、人民群众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劳动者创造了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等必需的生活资料 看人间, 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 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 P93 想一想: 谁是物质生产的主体?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材料一:《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西游记》等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 材料二:鲁迅说:“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 材料三:陕北是民歌之乡,最能代表陕北民 歌风韵的是信天游,它是陕北人民在山峁、沟壑、赶脚、耕地、放牧、捡柴时即兴而编,它是随天漫游,抒发感情 ,表达心声的表现方式。集中展示了陕北高原 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上述分别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材料一: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陈列着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于1978年签下的一张包产合同书。当他们冒着坐牢的危险,眼含热泪在合同书上按下18颗鲜红的手印时,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这是在书写着一页新的历史。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