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孔子做了两项与《诗三百》编订相关的关键工作。第一项是“去其重”,即在3000余篇诗中,去除重复,校订错讹,编成了一个文献意义上的“善本”。第二项是“取可施于礼义”,即进行选择,也就是说,《诗三百》是以儒家理想作为编辑标准进而形成的新的“精选本”。司马迁显然认定《诗三百》是孔子依据流传的大量文献重新“编定”,而非仅进行文献整理。东汉班固、王充,唐代陆德明,宋代欧阳修、程颢、王应麟,元代马端临,明代顾炎武等,均沿袭司马迁说。司马迁、班固、王充等,都是时间距孔子最近的汉代著名史学家或思想家,他们可以依据更多、更可靠的调查和取证,来做出史学或诗学的理性判断。 学术界一般认为唐代孔颖达主持编撰的《五经正义》,其中最早对司马迁“删诗说”表示怀疑,认为先秦典籍中,所引《诗三百》以外“逸诗”数量相当有限,由此推测当时不可能存有3000余篇诗供孔子删选。南宋郑樵、朱熹也不相信“孔子删诗”。但这些“有限的怀疑”,并没有动摇时间更早的司马迁以来的基本判断。转折点在清代,朱彝尊、赵翼、崔述、魏源、方玉润等均否定孔子“删诗”说。由于否定者众,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论题的方向,也相当程度上影响到现当代学者。这里需要指出,清代对“删诗”说人多势众的否定,有一个重要的时代背景。就是在清朝文字狱的重压之下,学者无不噤若寒蝉,唯有回头翻检古籍,寻求发展空间。随着时间的流逝,证据的模糊,这就为疑古思潮留下了巨大空间。但章太炎、郭沫若、郑振铎均坚定支持孔子“删诗”说。和近、现代学者大多沿袭清代学者的疑古思潮不同,当代学者显然更为自信,对传统文化则更多尊重和接受,支持删诗说的学者更多。 尤其是,司马迁“删诗”说描述了一个关键史实:从孔子逾战国至汉武帝时期——距离真相最近的400余年间,包括战国时期墨、道、法诸家,当时社会均对儒家编定《诗三百》无异议,否则司马迁及班固、王充等,不可能不从历史的角度记载相关争议。“判案”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谁距离“现场”更近,谁的证据就更可靠。在《诗经》编定这一个争议中,距离“现场”最近的,无疑是墨子、司马迁、班固等,司马迁、班固还是公认的“良史”。表示怀疑的唐代的孔颖达,距离“现场”已经超过1000年,距离司马迁也有700余年,更不用说清代学者距离“现场”已经超过2000年。当代否定“删诗”说的学者多引《左传》中的“季札观乐”这条材料,来说明在孔子年幼的时候,已经形成了规模差不多的《诗经》选本。可是,汉代专治史学的司马迁、班固,不可能不精研《左传》,像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为何不采用这条材料?正是考虑到司马迁、班固治史学的严肃性,以及他们更接近相关事实等因素,“删诗”说不宜轻易否定。当然,在孔子“删诗”之前,还经过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相关的阶段性“整理”,孔子应该是在前人“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最终的编定、校定。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8月25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文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孔子从当时所流传的三千多首诗歌中编订出了一个文献意义上的“善本”。 B.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孔子在删选诗歌时,不只是进行简单的文献整理,而是以儒家理想作为编辑的标准,即“取可施于礼仪”。 C.作为时间距孔子最近的汉代著名史学家或思想家,司马迁、班固和王充都认同“孔子删诗”,这一定基于更多、更可靠的调查和取证。 D.因为先秦典籍引《诗三百》以外“逸诗”的数量远远达不到司马迁所说的数目,唐代孔颖达由此对司马迁的“删诗说”表示怀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南宋郑樵、朱熹和唐代孔颖达的观点相同,他们都对“”孔子删诗说表示怀疑,但是整体而言,这种怀疑并没有被当时的大多数人所认可。 B.因为朱彝尊、赵翼、崔述、魏源、方玉润等人都认为孔子不曾“删诗”,这就动摇了司马迁以来对《诗经》的基本判断,并且影响到了现当代学者。 C.近、现代学者大多沿袭清代学者的疑古思潮,他们通过翻检古籍寻求发展空间;而当代学者往往尊重和接受传统文化,大多支持“孔子删诗”说。 D.从孔子至司马迁这400余年的时间之内,因为当时社会都对儒家编定《诗三百》无意义,所以司马迁、班固等人都没有从历史的角度记载相关争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彝尊、赵翼、崔述、魏源、方玉润等人否定孔子“删诗”说,这既有清朝文字狱这一时代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即当时能够证明孔子删诗的证据已经模糊了。 B.基于“判案”谁距离“现场”更近,谁的证据就更可靠这一重要原则,再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