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格的动力 需要和动机:人的需要应该得到满足、潜能要求实现 生理需要 4.自尊需要 安全需要 5.认知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6.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现实知觉良好 悦纳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 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 超越自我中心 具有超然独立的性格 对自然条件和文化环境具有自主性 对平凡事不觉得厌烦 具有高峰体验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爱人类并具有帮助人的真诚愿望 有知交,有亲密和温暖的家人 具有民主性格 伦理道德标准明确 富有哲理,善意的幽默感 旺盛的创造力 受自己做人原则支配 通向自我实现的8条路径 无我的生活 成长的选择 承认自我存在 诚实、反躬自问的责任心 小处做起倾听爱好 勤奋 高峰体验可得可失 承认生物学本性的很难改变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C.Rogers ,1902-1987 健康的人是机能完善的人 机能完善人的特点: 经验开放、自我与经验协调、利用自我评价过程、无条件自我关怀、与人和睦相处 人格改变七个过程 1 情绪流露情况(没有;及时和自然流露) 2 经验方式(远避经验;接受经验为内在参照) 3 不协调程度(未曾意识到自我矛盾;能够知晓不协调) 4 自我交流(回避表达自我;经验自我和能表达自我) 5 解释经验方式(固执经验;经验是可以改变) 6 对问题的态度(避开问题;接受并积极解决问题) 7 与他人的关系(逃避亲近的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发展自己) 依恋是什么 依恋通常是指亲子(或婴儿与母亲、其他抚养者)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身体和情感联系)。 “一种依恋关系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所形成的情感关系。这种情感关系使他们在时空上联结在一起。……我们通常把依恋视为提供爱或感情。”(安思沃斯M. Ainsworth) 依恋的外在表现: 婴儿注视、探询、追随母亲、抓握和依偎母亲、倾听母亲说话、对母亲微笑或哭泣等等。 依恋的功能 依恋具有显著的生物学上的意义 依恋也是社会性发展和情感发展的起点和基础。 依恋发展的4阶段 阶段1:依恋的无分化反应阶段(0-3个月) 阶段2:依恋的低分化阶段(3-6个月) 阶段3:依恋形成阶段(6-30个月) 阶段4:同伴性依恋关系阶段(30个月- ) ? 陌生人情境实验 安思沃斯(M. Ainsworth,1969)设计了陌生人情境实验,依据婴儿在受到中等程度的压力之后接近依恋目标的程度以及由此而来的安静程度,来测定婴儿依恋反应及其类型。该实验由7个3分钟的情节组成。 婴儿的依恋类型: 回避型(无实质性的依恋) 安全型(有适度的分离焦虑) 反应型/矛盾型/焦虑型(分离焦虑过度) 分离焦虑3阶段 阶段1:反抗 阻止分离,寻求亲近。 阶段2:失望 倍感失望和无助,表现为不睬人、表情迟钝。 阶段3:超脱 外表若无其事,内心强烈依恋 依恋中的认知 认知过程或先于依恋发展或与依恋发展相一致。 幼儿有意识运用符号系统,并根据依恋对象的认知来调节自己的依恋行为。 正是因为认知的存在,使得儿童逐渐适应与母亲的分离,增强了儿童的社会适应性。 讨论:6月—3岁儿童与母亲的分离是最痛苦的? 依恋中的情感 依恋为儿童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 分离将体验到焦虑、恐惧和愤怒等情绪。 婴儿的气质特点与依恋 容易照看型 75% 缓慢活动型 15% 难以照看型 10% 婴儿的智力水平与依恋 从对智力缺陷儿童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智障儿童在亲子关系中被动,不象正常儿童把握着交往的主动权,后者更爱注视和追随母亲;聋童对母亲的依恋发展缓慢,衰减的速度也快。 另外,儿童的性别、健康状况、出生次序等也影响儿童的依恋发展。 母亲的照看方式与依恋 安全型依恋——照看方式是敏感的、合作的、接受的和易接近的; 回避型依恋——照看方式往往是不敏感的、拒绝的; 反应型依恋——照看方式往往是冷漠的、抗拒的、横加干涉的。 照看环境与依恋 绝对的亲子分离具有破坏性的后果,肯定损害良好依恋的形成。 短期的亲子分离下,儿童应与代理母亲之间建立持续、温暖而亲密的关系。 讨论 儿童的日托与全托比较。 儿童是否入托(园)越早越好? 职业妇女与职业母亲的冲突及其解决。 寄养家庭的甄别与筛选。 依恋理论的提出 John Bowlby, 1907--? 英国人,着重研究了在教养院和孤儿院成长的儿童,也对比研究了曾短期在正常家庭中成长后被迫长期与家庭分离的儿童 《母亲照看与心理健康》(1951) 指出“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婴儿和年幼儿童应该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建立一种温暖、亲密而持久的关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