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痰 饮 一 概述 痰饮即指三焦气化失常,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又名:“水饮”,“淡饮”,“饮证”。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肠梗阻,心衰等可参考论治。 《内经》无痰饮之名,而有“积饮”之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湿淫感……民病 积饮”,奠定了痰饮的理论基础。 《金匮要略》首创痰饮病名,并详述其分类, 症状,治法,方药。广义与狭义之分。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有五饮之说, 立论于仲景,而治法方药多有发明。 文献部分 宋·严用和《济生方》从气与水的关系来论述本病的病机。 杨仁斋《直指方》将痰与饮的概念作了明确区分。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将痰证与饮证作了比较全面的鉴别。 清·喻嘉言《医门法律》总结了痰饮病的治法禁忌,提出吐禁十二条和药禁十条。 二 病象 痰饮: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悬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 溢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 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 三 病 位 肺、脾、肾。 其中脾运失司,首当其要。 四 病 类 分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 六 病 性 阳虚阴盛 本虚标实之证 七 病因病机 病机关键:阳虚阴盛,水饮内停 1 外感寒湿 2 饮食不当 3 劳欲所伤 总之,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失调,肺的通调涩滞,脾的转输无权,肾的蒸化失职,相互影响使水液体积而为饮。 八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 1 病史:感受寒湿、饮食不当及劳欲所伤史。 2 症状:舌脉:舌苔白,脉弦。 3 理化检查:胸片、胃镜、血常规、血沉 超声等可作参考。 (二)鉴别 1 与痰证鉴别: 痰饮与痰皆属津液所化,但饮清而痰浊。 在为病方面: 饮发于中,随处留积,或走肠间或留胁下,或归于 四肢,或上犯胸肺; 痰之为病,随气升降,遍身皆到,在肺为咳,在胃 为呕,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 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 四肢则为痹,变幻百端,临床见证各异。 2 与水肿鉴别: 痰饮与水肿同属津液病变,但前者饮邪 停积于局部,后者水液泛于全身。 九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辨病位:停于肠胃者为痰饮; 水流胁下者为悬饮; 饮溢四肢者为溢饮; 停于胸肺者为支饮; 2 辨虚实(决定攻补):新感饮盛以标实为主; 久病正虚阳微以正虚为主; 3 分兼杂:若夹热为饮郁化热; 夹表为表邪外袭; 夹气滞为饮阻气机。 (二)治疗原则 当以温化为原则,即“温药和之”, 借以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引水道。 (三)分证论治 痰饮 1脾阳虚弱 临床表现: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声,脘腹喜温畏冷,背寒,呕吐,清水痰涎,水入易吐,口渴不欲饮,心悸,气短,头昏目眩,食少,大便溏,形体渐消瘦,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 治法:温脾化饮 方剂: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加减:眩晕,小便不利,加泽泻、猪苓; 脘腹冷痛,吐涎沫加干姜、吴茱萸; 心下胀满加枳实。 2 饮留胃肠 临床表现:心下坚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 虽利心下 续坚满;或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腹满,便秘, 口舌干燥,舌苔腻,色白或黄,脉沉弦或伏。 治法:攻下逐饮 方剂:甘遂半夏汤 加减:水饮在肠,饮郁化热,方取己椒苈黄丸; 胸满者加枳实、厚朴以泄满。 悬 饮 1 邪犯胸肺 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或发热不恶寒,有汗而汗不解,咳嗽,少痰,气急,胸胁刺痛,呼吸、转侧疼痛加重,心下痞硬,干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治法:和解宣利 方剂:柴枳半夏汤 加减:咳逆气急,胁痛加白芥子、桑白皮; 心下痞硬,口苦,干呕加黄连 热盛有汗,咳嗽气粗,去柴胡合入麻杏石甘汤。 2 饮停胸胁 临床表现:咳唾引痛,但胸胁痛势较初期减轻,而呼 吸困难加重,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卧或仅能 偏卧于停饮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