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中国历史人口地理
历史时期,我国人口地区分布是很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状况随我国政治、经济中心,以及交通网络的转移而发生变化。一般的规律是:政治、经济中心的周围及交通沿线,人口稠密,反之,人口稀疏。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地、丘陵地区人口稀疏。 若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将我国划分为南北两部,再根据历代行政区划状况,对户口数略加调整,可以清楚地看到,历史时期南北两部人口的对比是有变化的。南北朝以前,北部人口问题远超过南部,约为3:1。隋唐以后,由于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及交通布局的变化,北南两部户口对比也发生了变化,南部户口反超过了北部,约为7.5:1。宋元以后,这种情况更加突出。 这种南迁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唐末。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和黄巢分别在今山东西部和河南东部发动起义,中原大震。黄河流域的人民不得不又一次向南方迁徙。唐后期五代的北方移民遍布南方各地。今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四川等省市吸收了大量的移民。最为典型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南方的九国中,只有吴越和吴两国的统治者是南方人,南汉是早期移民的后裔,其他六国的统治者都是唐末五代迁入的北方移民。 二、宋朝的人口与迁徙 公元十世纪中后期开始,我国出现了北宋、辽、西夏长期鼎峙的局面,此外还有在西南边疆地区的大理国和西北边疆的喀喇王朝等地区性的政权。因此存在户籍记载不全,或与实际著籍户数相差很大的情况。必须经过对当时户籍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后,才可推断出一个近似的数字。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全境有户1600余万,崇宁元年(1102)有户2000万。每户以5口计,12世纪初,北宋境内人口已超过1亿大关。据《辽史.地理志》、《兵卫志》、《营卫志》等关于辽代府州县、五京乡丁数和各宫卫所统正户和汉蕃转户的户数。今人考订,辽代人口最鼎盛的天祚帝初期(12世纪初)约有140万户,900万人;西夏约有300万人;中国全境大致共计14000万人口。 关于宋辽夏时代的人口分布,现以后来宋金界线(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区。元丰时北方有户530余万(崇宁时为540万),南方有户1100余万(崇宁时为1240万)。这反映了从唐代后期至北宋中后期,由于北方人口南迁和南方经济发展而带来的人口滋长,使南方人口的绝对数字开始超过了北方,这是中国人口南北分布变化的转折时期。 北宋末年,女真南侵,导致历史上的所谓靖康之乱,黄河流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北方人口的南迁。南渡人口最集中的是两浙路,因为是南宋政治中心所在。四方之民云集两浙,百倍常时。“平江、常、润、湖、杭、明、越,号为士大夫渊薮,天下贤俊多避地于此。” 今将北宋崇宁元年和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户数相比较,两浙路增加26万户,江南西路增加42万户,福建路增加33万户,成都府路增加21万户。总之,南宋时代南方人口普遍增加,这无疑是北人大量南迁的结果。 三、元朝的人口与迁徙 到了元代, 南北人口的分布出现了巨大的逆转。1227年(成吉思汗二十二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1276年至元十三年,灭南宋。长达半个世纪的作战,杀掠、瘟疫、饥饿,导致人口严重损失。蒙古灭金以后,北方地区的人口降至谷底。至1236年完成的乙未籍户,共得110万余户这一全国户口总数。其中南宋境内的人口损失主要发生在四川,这与四川作为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是不可分的。 蒙元时期的征战与民族迁徙 据《元史.地理志》记载,至顺元年(1330年)诸省总计有“户部钱粮户数”1386万,口5951万。所谓“户部钱粮户”即向政府交纳赋税的人户,而不是户部掌握的全国户口总数。据估计至顺年间钱粮户比实际户口少15%。其地域分布上,江浙、江西、湖广3行省(相当今苏南、皖南、沪、浙、闽、赣、湘、粤、桂、鄂小部分、黔之大部分),竟占了全国人口的83.73%。当然,《元史.地理志》所载各行省的户口数来源不一,北方诸路多有脱漏,不甚精确。 第四节 明清民国时期 经过元明之际的长期战争,人口大量死亡、逃亡更为严重。洪武初采取了奖励和安抚政策,人口有所上升。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总数大约为7270万。其中民户6650万,军户620万。 明初政府还采取移民措施,如将江南人北徙淮域,西徙云贵;迁山西人于河北、豫北,迁浙西及山西民于滁、和、北平、山东、河南,迁北平、山后(今河北省太行山北端、军都山迤北地区)民散民北边诸卫,以为军籍等等。 一、明清民国时期的人口分布 以后社会相对稳定,政府又鼓励人民从狭乡迁往宽乡,经过自然的调整,到了万历初年,南北人口的分布渐趋均匀。今以万历六年(1578)的记载为例: ①北五省:北直隶(今冀、京、津)、山西、山东、河南、陕西(今陕甘2省)的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