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史问廉第2集.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鉴史问廉第2集

8 集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第二集《清官之念》解说词 总 录 制:尹晋华、赵素萍、胡占凡 出 品 人:胡占凡、李建社、朱夏炎 篆 刻:付 静、赵景春、王少春 总 监 制:胡 恩、刘建新、陈敬如 监 制:魏 斌 节目监制:周 艳、史 岩、陈晓卿、石世仑 总 编 导:刘建新、李青春 (字幕):八集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 解说词:初一、十五,焚香礼拜,祈求丰年和平安,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 每逢这两天,家住开封西坡街的常四改都会早早起床,收拾停当,拿上早已准备 好的贡品,来到附近的包公祠拜祭包公。位于包公湖畔的包公祠,是开封最有影 响的建筑物。 一千多年来,开封包公祠一次次毁于黄河水患,又一次次被人们重新修建起 来。每天无数的人们在这里瞻仰包拯的风采,更有一些虔诚的百姓在这里焚香跪 拜,在他们心中,包拯就是执法如山,清正廉明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 代明臣包拯,早已经成为清官的化身。 千百年来,包拯一直被尊称为包青天。人们对清官的尊崇和期盼,已经凝聚 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就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长盛不衰的青天文化和清官情 绪。那么,在清官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文化密码呢? (片名):第二集清官之念 解说词:今天,老艺人李志强要做一方端砚。做一方好砚,选一块好的砚石 尤为重要。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而闻名于世。 广东省肇庆市,在古代这里叫端州,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端砚就产自这里。 经过半个月的纯手工精雕细刻,一方精美的砚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方砚的名字 叫做“包公掷砚”,它讲述了一代名臣包拯在端州为官时的一个民间传说。 被历代中国视为青天的包拯和端砚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公元1040 年,42 岁的包拯来到端州担任知州。据《宋史·包拯传》记载, 当时端砚是献给皇帝的贡品。过去端州的地方官都以进贡的名义层层加码,肆意 索取砚台,用来贿赂上司和权贵。包拯到任后,要求工匠严格按照进贡的数目制 作砚台,不允许多做。民间传说中,当包拯离开端州的时候,感念包拯清廉的下 属,将一方端砚愉愉藏在了包拯的行李中,以作纪念。包拯发现之后,径直将砚 掷于水中,于是包拯不持一砚归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初到端州,包拯就在州衙的清心堂墙壁题下了一首诗,“书端州郡斋壁”, 作为他为官和做人的座右铭。“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 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这首诗的意思是, 居心清正是官员为政清廉的根本,正道直行是做人做事的准则。好木终成栋梁, 好钢宁折不弯,历史在这方面留下了许多教训,为官者千万不要做出让后人感到 羞耻的事情。包拯用这首诗告诫自己,为官者当谋正直之道,去除贪欲。这是包 拯流传下来唯一一首诗,可谓吉光片羽。但却成为包拯一生为官做人的光辉写照。 包拯在端州为官三年,离任时不带一方端砚的故事,很快传了出去,成为朝野上 下的美谈。一时间,清正廉洁的包拯一举成名,包青天的传奇故事,就这样开始 了。 每天上午,开封府内,一出大戏准时开演,这出戏的名字叫《铡美案》,讲 述的是北宋时期包拯将负心人陈世美送上龙头铡的故事。 (同期声):包龙图打座在开封府…… 解说词:京剧《铡美案》自诞生以来,大概是人们最喜爱的京剧剧目之一。 这出戏之所以久唱不衰,就是因为它道出了人们心中的清官情结,将善良平民告 倒作恶权贵的畅快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千多年前,开封是北宋王朝的首都,包拯曾在这里长期为官。那么,历史 上的包拯和舞台上的包青天,又有着怎样的不同之处呢? 公元1057 年,包拯担任开封府尹。刚一上任,他就下令打开官署正门,使 告状的百姓可以直接向他递交状子,陈述冤情,不再受衙役的刁难和欺骗。此时, 年逾六旬的包拯早以清正廉洁,判案公正严明,铁面无私而闻名全国,他已经成 为百官的楷模和百姓心中公平正义的化身。出任开封府尹4 年之后,包拯与世长 辞,仁宗皇帝赵祯亲自上门吊唁,并宣布停止视朝一天,以示哀悼。包拯临终前, 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按例律将门荫入仕,便留下了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 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的遗嘱。包拯在去世前留下的遗嘱,成 了包拯后世子孙必须恪守的一条家训。在包拯的严格要求下,他的儿子和孙子都 成为清廉贤明,享誉一方的模范官员,而这条家训在包拯去世后,也被越来越多 的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