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历史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新建
谈历史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营口实验高中
毕经东
2014.10.2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显得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求。研究表明,传统的历史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主要有:1、历史传统教学在课堂上实行满堂灌,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或抱着无所谓的态度。2、历史传统教学方法单一,过程乏味,内容枯燥,课堂气氛沉闷。3、历史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知识传授为主,学习过程由教师包办代替等。这种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注,不利于学生自我创造潜能的有效释放,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而情境作为知识的载体,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有利于学生人脑左右半脑综合功能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由历史知识情境激发情感,促进学生感性认识内化为理性知识,上升为观念。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应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1、情境是人对可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含义的具体环境。情境是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它与意境不同,情境是客观的具体环境,而意境则是主观的精神境界。情境在激发人对某种情感方面有特别的作用,情境的特质就是具有可感性。由上述可知,所谓“情境”就是这样一种“气氛”,它具有两个特征:第一,它能激发人们去主动的联想、想象和思维,以获得某种形象或思维成果;第二,它能使人们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
2、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通过师生引入,制造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它突破了以往教学方法唯智主义的框架,遵循了符号语言教学的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和育人的规律,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也是与学生交流感情并引起共鸣的过程,有情才能动人。
3、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情境教学理论、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历史的认识规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积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左右半脑综合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建立愉悦的表象认知过程,掌握历史知识,陶冶情操,树立正确观点,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的几个镜头:“邓世昌海上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庆典;北洋水师在威海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当时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被日本侵略者打败呢?”通过这样的影视问题的情境设置,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去体味、去思索,在联系到李鸿章的退缩避战,慈禧太后六十寿宴铺张浪费的镜头,从中得出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同时进一步得出结论:腐朽统治必然要导致国家的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失败。这样的情境教学设计,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设身处地去实验,去感受,从中受到教育,发挥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同时对英雄的敬意油然而生,对腐败畏敌的人蔑视憎恨,增强了学生要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1、认知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原理
众所周知,有意识心理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所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有意知觉、有意记忆、有意注意、有意再认、有意重现(回忆)、有意想象(再造的和创造的)、逻辑和言语思维、有意体验等等。但遗憾的是,包含如此丰富内容的意识心理活动仍然不能单独完成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任务。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 也正在于诱发和利用无意识心理提供的认识 潜能 。自弗洛伊德以来,无意识心理现象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所谓无意识心理,就是人们所未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不自觉的认识与内部体验的统一,是人脑不可缺少的一种反映形式。它包括无意感知、无意识记、无意再认、无意表象、无意想象、非言语思维、无意注意、无意体验等等。该定义强调无意识心理活动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其一,对客体的一种不知不觉 的认知作用。如我们在边走路边谈话时,对路边的景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