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5(十五)语气词和词头、词尾.pptVIP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二 语气词 词头 词尾 * * 一、语 气 词 语气是人们说话时的口气,是说话人对所说的事儿表现出来的态度、情绪。概括的说,有提顿、直陈、论断、疑问、拟测、假设、商量、请求、禁止、命令、赞颂、叹息、惊讶等多种语气。就汉语而言,语气是通过词汇形式(语气词)、句子类型、语调来表达的。句子的语气主要是通过语调来表达,其次是通过语气词和其他形式。不过,古人说话时的语调已经无从测知,我们只能通过语气词和其他形式来分析古代汉语文句的语气。 语气词是汉语特有的虚词词类,它不能象副词一样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也不能象介词一样与其他词类组成词组充当句子成分,也不象连词一样表示句子成分之间、分句之间的关系,而是附着在句子上帮助表达各种语气的词。 按照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可分为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句尾语气词三种。 (一)句尾语气词 这是古代汉语语气词的主体,按照语气作用,可分为三大类:也、矣、已、耳、焉是陈述语气词;乎、与、邪是疑问语气词;哉、夫、兮是感叹语气词。句尾语气词的使用与句子的类型密切相关。 句型:按照句子谓语的性质来划分:名词性词语作谓语的句子(判断句)、动词性词语作谓语的句子(叙述句)和形容词性词语作谓语的句子(描写句)。 句类:按照句子的表达作用(句子所表现的语气 )来划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同一个语气词能够用在不同的句子类型中,并不是那个语气词能够表示多种语气,而是因为具体语言环境中句子的语气往往是复杂的,不是单纯的。比如疑问句中兼有论断的语气,感叹句中兼有疑问语气 ,祈使句中兼有叙述语气等,这就为语气词的转用和合用提供了需要和条件。而各个语气词在转用和合用中依旧表示原有的语气。 基本用法:用在判断句句尾,表达判断语气,帮助谓语进行判断,有肯定、确认意味。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起义) 用在复句末尾,有人认为是配合文义表示解释的语气 ,其实仍然是表判断语气,进行肯定确认。 六鹢退飞过宋都,风也。(左传·僖公十六年) 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韩非子·初见秦) 【也】 用在祈使句或疑问句尾,仍表判断语气,有确认意味。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郑伯克段于鄢) 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韩非子·难二) 表示静态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还没有一个相应的语气词来对译。 环滁皆山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 (庄子·渔父) 【矣】 基本用法:用在陈述句句尾,表达陈述语气,帮助把事情发展的新情况告诉别人,有报道意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鸡既鸣矣。(诗经·齐风·鸡鸣) 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鸿门宴)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公孙丑上)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用于描写句尾,仍表陈述语气,帮助报道新情况。 吾君已老矣,已昏矣。(谷梁传·僖公十年) 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齐策一) 用在祈使句或疑问句尾,仍表陈述语气。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矣”和“也”所表达语气的差异: “也”主要用于判断句,表示论断确认的语气,不带动作行为的时态性,所表达的语气是静态的,现代汉语中还没有一个与之相应的语气词;“矣” 则主要用于叙述句,表示把已经或者将会出现的新情况告诉人们的陈述语气,是动态的,与现代汉语的语气词“了”用法大致相当。 “也”的基本作用是把对事物的判断告诉别人,“矣”的基本作用是把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告诉别人。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年几何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已】 同“矣”作用相近,二者上古并不同音,表示的语气也有差异,“已”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了”或“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 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史记·货殖列传) 【而已】 在陈述之中表示“不过如此”、 “没有别的”等语气,同“已”语气作用相似,也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尚书》初出于屋壁,朽折散绝。今其书见在,时师传读而已。 (汉书·刘歆传)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疲惫 【耳】 “耳”是“而已”的合音,一般用在叙述句末尾,表示限止的语气,有的可译为“罢了”,有的不便译出。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史记·商君列传) 【尔】 “尔”本是指示代词,用在句尾,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