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孝道的伦理精神及社会功能.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孝道的伦理精神及社会功能课件

中华传统孝道的伦理精神及社会功能 计志宏 (云南曲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云南 曲靖 655011) 摘要:中华传统孝道内容十分广泛,但家庭伦理是其主要方面,其内涵包括善事父母,使父母衣食无忧;敬亲爱亲,使父母身心愉悦;传宗接代,使家庭后继有人;建功立业,使家族荣耀得以彰显等。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孝道伦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凝聚成以“爱”为核心的家庭伦理精神、以“忠”为核心的政治伦理精神和以“和”为中心的社会伦理精神。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道德教化、家风建设和家庭养老等功能。 关键词:中华孝道;伦理精神;社会功能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国家,孝道伦理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根本和伦理体系的基础。在传统社会中,孝道通过历代统治阶级的推崇和知识分子的理论化而不断完善,又通过道德教育深深扎根于百姓心中,成为凝聚中华传统伦理精神的诸德之首,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和谐和家庭伦理道德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孝道的内涵特征 “孝”原本是人们内心所固有的一种情感,将这种情感付之于实践就是“孝道”,孝道就是关于孝的伦理道德观念,规范以及孝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在中国古代社会,孝道不仅是家庭伦理道德,还与专制制度和宗法制社会相结合,形成一种社会伦理规范和政治伦理规范。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华传统孝道一般指封建社会的孝道。为了区别,把社会主义的孝道称之为新型孝道。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传统孝道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内容非常宽泛。孝道既是父子间爱与敬的基本情感,也是一个人应该需要具备的基本品德。孝道既可以协调家庭成员间的内部关系,又可以协调整个社会的君臣之间的关系。但从总体上看,其家庭伦理精神仍然是其主要方面。 第一、善事父母,使父母衣食无忧。也就是说子女无论在如何时候,都要怀着爱心赡养和侍候父母。从“孝”的造字结构来看,它由“老”和“子”构成,老在上,子在下,意指子女要背负、照顾年老的父母。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1], 并且“事父母,能竭其力”。荀子也说:“能以事亲谓之孝。”因此,竭尽全力奉养自己的父母,满足父母的生活需要,就是孝。为了保证奉养父母的物质条件,孔子提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2]孟子的方法是:“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魔,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3]因此,赡养父母,侍奉双亲,使父母衣食无忧,是中华孝道最原始的最基本的含义,也是子女的最基本的道德义务。 第二、敬亲爱亲,使父母身心愉悦。侍奉双亲,这是孝的第一步,而真正的孝,还在于对父母的尊重和敬爱。孔子教育自己的弟子:“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爱有养;不敬,何以别乎?”[4]认为,仅仅做到物质上养活父母,还不是孝顺,而是对父母的不尊敬态度。因为,单纯养活父母和养犬马没有什么分别。孔子云:“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5]仅仅替父母做事,让父母吃好穿好,有美酒菜肴,这也不难做到,最难的是要关心父母的精神生活,多跟父母交流,对父母和颜悦色,使父母身心愉悦,这才是孝道的体现。要怎样才能做到养孝、敬孝和善事父母,儒家提出了许多具体可行的孝道要求。如:“父母唯其疾之忧。”“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等。《孝经》对此做了专门的总结,提出孝敬父母的五点标准:“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魏书?李孝伯传》 《孟子·滕文公上》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6]孝由最初的父子、夫妇、兄弟关系引申出君臣关系,由最初的个人意识的家庭伦理规范转化成国家的统治意志和社会普遍的行为规范,并成为中华孝道中的政治伦理精神。 第三、以“和”为中心的社会伦理精神。和是中国传统社会伦理所努力随求的价值目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视天人和谐、社会和谐和人的心灵和谐,而在这三者之中,社会和谐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最为重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家和万事兴”讲的就是这一道理。因为,中国传统伦理的出发点是从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追求的价值目标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在家庭。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家庭内部存在着父母与子女、丈夫和妻子、兄长与弟弟之间的关系。家庭外部还有邻里、乡党、亲戚等关系。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和谐都需要调整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孝道从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