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6 中国当代诗二首教案 语文版必修1.doc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6 中国当代诗二首教案 语文版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6 中国当代诗二首教案 语文版必修1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6 中国当代诗二首教案 语文版必修1 我遥望……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曾卓的简历,体悟诗人的情感。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吟诵、感悟和理解的能力,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学会诗歌鉴赏方法。 情感目标:要珍惜年华、珍爱人生,要加倍努力,成就事业,充实人生。 二、教学重点 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和作品内涵,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把握;展开想象,对诗歌进行补白。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优秀的诗人很多。同学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殊不知中国的现当代诗歌也是璀璨夺目的。下面先为大家朗诵一首我自己比较喜爱的一位当代诗人的诗《悬崖边上的树》。 这位诗人便是曾卓,我们今天要一起来赏析他晚年写的一首诗:《我遥望……》。 二、听读课文,把握意象,体会情感 1.请大家轻轻地自由吟诵这首诗。 2.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诵这首诗。(老师在朗读节奏、快慢等方面稍加指导。) 3.听配乐朗诵。(同时要想象诗的画面之美。) 明确:诗者,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为了抒发内心的某种情感,诗人就从周围的人、事、景、物中选择对象。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融注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景、物便是意象。解读诗歌应从捕捉、品味意象开始,来还原、丰富这份情感。 4.请同学们再次自由吟诵这首诗,把握意象,体会情感,并在头脑中勾画出诗歌所展示的画面,借助勾勒出的画面品读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互相交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适时抓住诗歌中的几个意象引导学生赏析。如:怎么理解诗中两个重要的意象——“港口”“故乡”?为什么诗人在“港口”前面使用了“异国”的字眼?为什么“故乡”会“迷失在烟雾中”呢?第一节中的“偶尔抬头”和第二节中的“有时回头”,字面上只有细微的差别,但包含的内在情感一样吗? 5.教师小结: 把握意象,领悟和品析诗歌情感。 意象:饱含着诗人情感意蕴的形象,“意”指诗人的情感意蕴,“象”指物象和事象。 明确:把握诗歌塑造的意象,就能把握诗人所抒发的感情;理解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体味诗中的相关哲理,就能对诗歌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诗歌作出合乎情理的鉴赏。 三、联想想象,填充空白 1.大家看课文,诗人写这首诗时大概多大? 作此诗时,诗人已是将近六旬的老人了,回首往事,年少的幻想、青春的激情、中年的坎坷,一齐涌上心头。诗人以“回忆”的视角扫描颇不平坦的一生,应该有许多画面可以描写,但他却不着一字。从第一节到第二节几十年的跨度,诗人只用“抬头”与“回头”、“港口”与“故乡”的对比来表现,而一生的历史、人生的意义等,却全部留给读者去补充想象。这便是我们所讲的“空白艺术”。 2.拓展延伸 “空白艺术”在许多艺术领域中都有运用。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如齐白石有一幅虾戏画:一张白纸的中央,寥寥几只虾,周围无他物,然而虾以实出,水以虚生,使人觉得满纸溢水,烟波无限,给人留下不尽的想象。我国古典诗词中也有这种现象,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隐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使用省略。留下空白是诗的基本特点。将空白留给读者,让读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空白艺术,它在文学作品中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空白是一种美,它给鉴赏留下了再创造的可能。在诗歌鉴赏中,鉴赏者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对诗歌的空白进行补充,体味诗人写诗时的心境、情感,发掘诗歌的意境。 3.诗人用短短的八行诗将年轻到年老的几十年岁月组接在一起,中间用了“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来上下贯通,那么这几十年是如何过来的?经历了怎样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诗人又如何来抗御这些“狂风暴雨,惊涛骇浪”呢?诗中没有交代,一笔带过。 4.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模仿诗歌的笔调,写两三行文字,填补作者在诗中省略后所造成的空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给出例子: 我猜想—— 他曾经有诗歌一样纯美的童年理想, 想用心灵酿造诗歌的蜜浆; 他曾经…… 他曾经…… 他曾经…… (用5~6分钟写,请几位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句子,同学之间互相点评。) 5.教师小结: 补白的过程就是一个多角度理解诗歌的过程。是一个想象的过程,没有补白就不能称为读诗。 四、知人论世,走近曾卓 1.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固然都有道理,但对“空白艺术”的正确理解、对一首诗的鉴赏品味,还要了解作者的遭际,知道作者创作诗歌时的背景,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知人论世”。(引导学生联系《悬崖边上的树》,了解曾卓的经历。) 2.刚才哪些同学的补白比较切近作者的思想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再谈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准确把握诗歌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