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 表示被动,译作“被”。如: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士卒多为用者 (二)“为”用作动词 ,读作“wéi ”。 1.可作判断动词,译作“是”。如: ①知之为知之 (《论语八则》) ②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③ 若为佣耕(《陈涉世家》) 2.“为”也可作一般动词:如: ①为坛而盟《陈涉世家》 ②以丛草为林《童趣》 ③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④ 为人五《核舟记》 (筑) (当作,作为) (认为) (雕刻) (三)“为”用作名词,如: 或异二者之为(指心理活动) 《岳阳楼记》。 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2.项燕为楚将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典型例题 (动词,雕刻) (判断动词,是) (介词,向、对) 练一练 直击中考 1.【2008年无锡卷】下列句中的“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告之于帝 B.贤于材人远矣 C.仓鹰击于殿上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参考答案C A句中的“于”用作介词,译作“向”; B句中的“于”用作介词,译作“比”; C句中的“于”用作介词,译作“在”; D句中的“于”用作介词,译作“对”。 “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 与C句中的“于”意义与用法相同,都是介词“在”的意思。 2.【2009年南通卷】下列句中“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刑以惩恶 A.皆以美于徐公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参考答案C A句中的“以”用作动词,译作“认为”; B句中的“以”用作介词,译作“凭借”; C句中的“以”用作连词,译作“来”; D 句中的“以”用作介词,译作“因为”。 “刑以惩恶”中的“以”用作连词,译作“来”,与C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一致。 3.【2009年苏州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句中“之”用作代词,代这件事;句中“于”用作介词,译作“到”) 。 4.【2012年宜昌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一卷冰雪文序》(2分) 只不过遗憾的是遇到这样诗文的人不能理解,理解这样诗文的人不能评说 。(句中“之”用作代词,代指诗文。) 5.【2009年连云港卷】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句中两个“以”分别连接前后两 个词语,从而形成两个语意相对 独立的短语,朗读时可分别在两 个短语后稍作停顿)。 今天这节课介绍了初中阶段常见的一些文言虚词,梳理了“之、其、以、于、为”等5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时,本节课结合近年中考试题作了适当的分析,希望能给大家的文言虚词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结 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指导(一) 慈化中学 郭珍 1.了解文言虚词复习要点。 2.掌握虚词“之、其、以、于、为” 的意义与用法。 学习目标 近年来,宜昌市中考语文卷中,增加了课外古文的阅读量。这类题目出题的原则就是“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这就需要我们九年级学生在复习阶段,系统地梳理课文中出现过的文言知识。现在,我把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作一个整理,仅供大家参考。 纵观近年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 二是虚词在文言句中的翻译; 三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 中考文言虚词的考查角度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之、其、以、于、为、而、则、乃、若、且、虽、然、乎、焉。本节课先讲解前5个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下一节课讲解余下的9个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考点梳理 (一)用作代词,有以下两种情况: 1. “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