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 2.2.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后知能检测 新人教B版选修4-5.doc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 2.2.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后知能检测 新人教B版选修4-5.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 2.2.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后知能检测 新人教B版选修4-5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 2.2.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后知能检测 新人教B版选修4-5 一、选择题 1.(2013·衡水高一检测)设e1,e2是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则下列四组向量中,不能作为基底的是(  ) A.e1+e2和e1-e2 B.3e1-4e2和6e1-8e2 C.e1+2e2和2e1+e2 D.e1和e1+e2 【解析】 B中,6e1-8e2=2(3e1-4e2), (6e1-8e2)(3e1-4e2), 3e1-4e2和6e1-8e2不能作为基底. 【答案】 B 2.如图所示,矩形ABCD中,=5e1,=3e2,则等于(  ) 图2-2-8 A.(5e1+3e2)     B.(5e1-3e2) C.(3e2-5e1) D.(5e2-3e1) 【解析】 ==(-)=(5e1+3e2). 【答案】 A 3.M为ABC的重心,点D、E、F分别为三边BC,AB,AC的中点,则++等于(  ) A.6 B.-6 C.0 D.6 【解析】 ++=+2=+=0. 【答案】 C 4.设一直线上三点A、B、P满足=m(m≠-1),O是直线所在平面内一点,则用,表示为(  ) A.=+m B.=m+(1-m) C.= D.=+ 【解析】 由=m得-=m(-), +m=+m,=. 【答案】 C 5.(2013·三明高一检测)若D点在三角形ABC的边BC上,且=4=r+s,则3r+s的值为(  ) A. B. C. D. 【解析】  =4=r+s, ==(-)=r+s, r=,s=-. 3r+s=-=. 【答案】 C 二、填空题 6.已知λ1>0,λ2>0,e1,e2是一组基底,且a=λ1e1+λ2e2,则a与e1________,a与e2________(填“共线”或“不共线”). 【解析】 e1,e2不共线,λ1>0,λ2>0, a与e1,e2都不共线. 【答案】 不共线 不共线 7.已知e1、e2不共线,a=e1+2e2,b=2e1+λe2,要使a、b能作为平面内的一组基底,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解析】 若能作为平面内的一组基底,则a与b不共线.a=e1+2e2,b=2e1+λe2,由a≠kb即得λ≠4. 【答案】 (-∞,4)(4,+∞) 8.若A、B、C三点共线,+λ=2,则λ=________. 【解析】 =-λ+2,且A、B、C三点共线,故-λ+2=1,λ=1. 【答案】 1 三、解答题 9.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若ae1+be2=ce1+de2(a、b、c、dR),则a=c,b=d; (2)若e1和e2是表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那么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可以用e1+e2、e1-e2表示出来. 【解】 (1)错,当e1与e2共线时,结论不一定成立. (2)正确,假设e1+e2与e1-e2共线,则存在实数λ,使e1+e2=λ(e1-e2),即(1-λ)e1=-(1+λ)e2. 因为1-λ与1+λ不同时为0,所以e1与e2共线,这与e1与e2不共线矛盾. 所以e1+e2与e1-e2不共线,因而它们可以作为基底,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可以用e1+e2、e1-e2表示出来. 10.已知=λ(λR),O是平面内任意一点(O不在直线AB上). (1)试以,为基底表示; (2)当λ=时,试确定点P的位置. 【解】 (1)=-,=-. 由=λ得-=λ(-), =λ+(1-λ). (2)当λ=时,由(1)可知=+=(+),结合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可知,此时点P为线段AB的中点. 图2-2-9 11.如图2-2-9,点L、M、N分别为ABC的边BC、CA、AB上的点,且=l,=m,=n,若++=0. 求证:l=m=n. 【证明】 令=a,=b,=c, 则由=l得,=lb; 由=m得=mc; 由=n得=na. ++=0, (+)+(+)+(+)=0. 即(a+lb)+(b+mc)+(c+na)=0, (1+n)a+(1+l)b+(1+m)c=0. 又a+b+c=0, a=-b-c, (1+n)(-b-c)+(1+l)b+(1+m)c=0, 即(l-n)b+(m-n)c=0. b与c不共线,l-n=0且m-n=0,l=n且m=n, 即l=m=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