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鸿门宴》 词 语 解 诂 一、从… (5)又“昔吴王夫差以强大为天下先,强袭郢而栖越,身从诸侯之君。” (6)《史记?高祖本纪》:“(沛公)闻项梁在薛,从骑百余往见之。” (7)《梁孝王世家》:“孝王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 (8)《袁盎列传》:“今公常从数骑,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 (9)荀悦《汉纪?武帝纪六》:“(文帝)遂身贯戎服,亲御鞍马,从六良家才力之士,驰射上林,讲习战阵。” ( 二)、“从”与“率”古籍中互为异文,足证其为“带领”“率领”义。 (3)《韩非子?难三》:“夫六晋之时,知氏最强,灭范、中行,而从韩、魏之兵以伐赵。” 此句《初见秦》作:“知伯率三国之众以攻赵襄主于晋阳。” 《说苑?敬慎》作:“当六晋之时,智氏最强,灭范、中行氏,又率韩、魏之兵以围赵襄子于晋阳。” 《战国策?秦策四》作:“昔者六晋之时,知氏最强,灭破范、中行,帅韩、魏以围赵襄子于晋阳。” 《史记?魏世家》作:“当晋六卿时,智氏最强,灭破范、中行,又率韩、魏之兵以围赵襄子于晋阳。” “从”字何以有“带领”“率领”义? 首先 , 从词义系统性的角度看,“从”字可以有“带领”之类的意思。 裴学海先生《古书虚字集释》即指出“从”为“二人一前一后,前为率,后为随,故‘从’兼‘率’‘随’二义。今人只知‘随从’一义,不知‘率从’又一义也”。陈奇猷先生即主张“从”字初文“为二人相随之形,解为一人领率,一人随行亦未为不可,故古以‘从’为‘率’也”。 (一)古文“翼”和“翼蔽”常用作动词表“遮挡”、“掩护”义。 (1)《诗?大雅?生民》:“鸟覆翼之。” (2)《左传?哀公十六年》:“胜如卵,余翼而长之。” (3)《史记?滑稽列传》:“韩魏翼卫于后。” (4)《水经注?江水》:“其翼附群山,并盖青云。” (5)《于湖居士文集?董守》:“夫欲翼蔽淮甸,安集流逋,疆埸辑睦而威令自严……” (6)《罪唯录?沈束》:“卤(虏)不可战而退,而束在狱中上书,请得精骑五千往来督战,以外疑卤(虏),而内翼蔽都城。” (7)《聊斋志异?梦狼》:“丁乃以身翼翁而进。” (8)《天下郡国利病书?江西备录?形胜》:“大江迤西,川谷环萦……咽扼荆淮,翼蔽吴越,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讨 论: 《梅溪王先生文集?策问》:“殊不知项荘之剑不得逞,亚父之计不得施,由项伯翼蔽之也。” 《李贺歌诗编?公莫舞歌》序:“公莫舞歌者,咏项伯翼蔽刘沛公也。” 《宋学士文集?故温州路总管府判官宣君墓志铭》:“寇怒欲兵之,民翼蔽其背,泣曰:‘宁杀我,毋杀我判官。’ ” 《牧斋初学集?书史记?项羽高祖本纪后》:“序某向坐者,为下文舞剑翼蔽张本也。” (一)“戮”的通假用法 在古籍中比较常见: (1)《国语?晋四》:“吾先君武公与晋文侯戮力一心,股肱周室,夹辅平王。” (2)《墨子?尚贤中》:“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3)《后汉书?桓帝纪》:“戮力一心,勉同金断。” (二)古文献中“戮”“勠”互为异文,更可证“戮”为“勠”的通假字。 (1)《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 阮元《校勘记》:“石经宋本‘戮’作‘勠’。” (2)《昭公二十五年》:“臧昭伯率从者将盟,载书曰:‘戮力一心,好恶同之。’” 《鸿门宴》之“戮力”《汉书?高帝纪上》正作“勠力”。 (4)汉杨恽《报孙会宗书》:“戮(勠)力耕桑。” 《昭明文选》作“勠”,李善注:“勠,一本作戮,戮,借字。” 《古文观止》作“勠”。 (5)《汉书?司马相如传》:“与使者出畋,乃欲戮力致获。” 《史记》本传“戮”作“勠”。 除了这种古今同源字,还有其他类型的同源字。 二、意义相关的同源词。 (一)从“倍”和“背”的使用情况和性质看,二字为同源字,而非通假字。 (二)上古二字并不同音,倍(並、之)背(帮、职) 例 句: (1)《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虽倍楚可也。” (2)《战国策?赵四》:“使臣守约,若有倍约者,以四国攻之。” (3)《孟子?滕文公上》:“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 (4)《荀子?强国》:“桀、纣弃义倍信而天下乱。” (5)《荀子?大略》:“教而不称师谓之倍。” (6)《韩非子?难三》:“且民有倍心者,君上之明有所不及也。” (7)《礼记?大学》:“上恤孤而民不倍。” (8)《礼记?缁衣》:“信以结之,则民不倍。” (9)《史记?吴王濞列传》:“诸侯皆有倍畔之心。” 《陈涉世家》的“唱”和“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