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沥青路面精要

以前沥青600元/吨,现在6000元/吨 以前石料20元/方,现在200元/方,四川还好,玄武岩比较多,其他地方更难 修一条高速压坏2-3条干线公路,修一条干线压坏2-3条乡村公路,永远有事情做 高速收费,走干线公路(路面厚度经常7-9厘米),压坏,修复时又加铺了15厘米还不行,路床压坏 我国双层沥青面层厚9-10厘米,三层沥青面层是12-18厘米,其中绝大多数是15-16厘米,18厘米的很少。 多数半刚性基层厚20厘米,少数厚达37厘米;下面是20-40厘米厚的底基层。 潮湿路段上常用15-20厘米厚的沙砾或稳定土垫层。 新版沥青设计规范也把以前最小15路面改为建议12厘米。 我国特点:强基,薄面 我国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累计轴载大于10X106时面层12-15厘米,小于10X106时面层9-12厘米 合理厚度应在12~18 cm(看交通量,实际采用的有更厚的)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的厚度差异很大,薄的仅10cm左右,厚的20cm左右,最厚达32cm。 壳牌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在概括各国的观点和使用经验时指出,水泥底基层上沥青路面面层厚度取决于允许产生裂缝的程度,常变化在15~25cm之间。 路面设计应包括原材料的选择、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设计参数的测试与确定,路面结构层组合与厚度计算,以及路面结构的方案比选等内容。 路面设计除行车道部分的路面外,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还应包括路缘带、硬路肩、加减速车道、紧急停车带、收费站和服务区的场面设计以及路面排水系统的设计,对其它各级公路应包括路肩加固、路缘石和路面排水设计。 7.2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是在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上,铺筑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作面层的路面结构。 7.2.1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了解)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公式都是非常复杂的无穷积分 弹性力学 有限单元法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析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析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析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概述 将路面结构视为弹性半空间地基上由若干个具有一定厚度材料组成的弹性层状体系,假设: 1)各层连续、弯曲弹性、均匀、各向同性,位移、形变微小; 2)最下一层(路基)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无限大,其上各层厚度有限,水平方向无限; 3)各层在水平方向无限远处,及最下层向下无限深处,应力、形变、位移为零; 4)层间接触情况,或完全连续(连续体系)或仅竖向应力和位移连续而无摩阻力滑动体系); 5)不计自重。 轴对称荷载,将车轮荷载简化为圆形均布荷载。 当前世界各国众多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可概括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经验或试验为依据的经验法;一类是以力学分析为基础,考虑环境、交通条件以及材料特性为依据的理论法。 近三十年来,有关理论法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许多国家相继提出较完整的设计体系。目前理论法对沥青路面的应力、形变和位移的分析,大多应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并采用电算的方法。 鉴于理论法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以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为基础,所以本章着重阐述基于理论法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与计算。 沥青路面设计程序 1.东南大学的“沥青路面设计程序” 2.长沙交通学院“柔性路面辅助设计系统” 水泥路面设计程序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程序CPD 2.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程序URCPD 3.长安大学CCP-CAD和HNTCAD 面层、基层英文代号 1.A沥青类 AC沥青混凝土,如ACR沥青稳定碎石 AS沥青碎石 2.C水泥类 GA 集料,如CGA水泥稳定集料 CR碎石 SG砂 3.LF二灰类,如LFCR二灰稳定碎石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基本原则 总原则: 面层耐久、基层坚实、土基稳定 确定合理的路面结构层次,选择经济适用的组成材料 我国高速公路有3/4是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面层 1,半刚性路面的裂缝主要是沥青面层的温度裂缝,反射裂缝只占很少数 2,半刚性路面的承载要求可完全由半刚性材料层满足,沥青面层可仅起功能性作用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 1)根据沥青路面的工作特性,各结构层应尽量按强度和刚度自上而下逐层递减的规律安排; 2)必须考虑材料特点和施工工艺以及强度和造价等方面考虑; 3)各结构层应具有适宜的厚度,不宜使层数过多而厚度过小; 4)应合理选择相邻结构层之间的模量比(基层:面层宜在1.5~3,基层:底基层宜不大于3, 底基层:土基宜在2.5~12.5); 5)对于低温地区,应考虑收缩裂缝,进行合理的防反组合(反射裂缝主要是温度应力引起),并保证有适宜的沥青面层厚度; 6)对于潮湿地区及多雨地区,应考虑水稳定性,选择水稳定性好的基层及尽量考虑不透水的面层; 7)路面还应满足防冻厚度的要求; 8)应考虑结构层间的结合性。 1.适应行车荷载作用的要求 从上至下,从薄到厚,从强到弱,表层抗滑、抗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