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课件

『板块一 :语法点滴』 现代汉语 六、“于”的用法 文言文中“于”一般用作介词,表示处所、时间、 对象、比较等。 1、皆以美于徐公: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3、相与步于中庭: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5、舜发于畎亩之中: 6、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虽”的用法 1、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即使”。 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虽然”。 如: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三、“或”的用法 四、“为”的用法 1、用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为“向”、“对”、 “替”、“给”、“被”。 如: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报倾诚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2)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译为“当”。 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3)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 如:乡为身死而不受 2、用作动词,这时是实词,表示做某事,具体意思 要视语境而定。 如:又为活板/唐人尚未盛为之/不以木为之者 【板块五·妙解要诀】 基本意义要熟记 * * * * 实词: 名、动、形、数、量、代 虚词: 副、介、连、助、叹、拟 古代汉语虚词大致分四类: ⑴起指代作用,如“之、其、何”; ⑵起组合作用,如“以、于、为”; ⑶起连接作用,如“而、乃、则”; ⑷起语助作用,如“也、乎、夫、焉”。 【常见的文言虚词】 之 以 而 其 焉 于 或 乃 虽 为    『板块二:考点梳理』 一、“之”的用法 1、用作代词 ①代指人【例】余悲之: 他,代指蒋氏。 ②代指物【例】策之不以其道: 它,代指千里马。 ③代指事【例】操蛇之神闻之: 代指愚公率领子孙移山 ④指示代词,可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 2、用作助词 ①结构助词,可译为“的”【例】故时有物外之趣: 的 ②用于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例】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不译。 去 ③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例】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④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 【例】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⑤调节音节,无实义。 【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调节音节,助词,不译。 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 “之”字可代人事物 定名之间可译“的” 用作动词“去往到” 用作助词可不译 (的除外) ⑴公将鼓之: ⑵恢弘志士之气: ⑶肉食者谋之: ⑷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⑸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⑹当余之从师也: ⑺出入之迂也: ⑻牡丹之爱: ⑼至之市 : . 【考考你】 助词,调节音节,无实义 的 代指迎战齐军这件事 他们,指代董允等人 这 助词,不译 助词,不译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到……去 2、作连词。可译为 “来”、 “用来”、“因为”、 “以致”等,也可以不译。 【例】⑴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⑵以塞忠谏之路也 ⑶俯身侧耳以请 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以”的用法. 1、作介词。可译为“把”、“对”、 “用”、 “凭”、 “因为”、 “根据”、 “按照” 等。 【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以刀劈狼首 ⑶而吾以捕蛇独存 ⑷何以战 ⑸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3、用作副词,表示时间,可译为“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4、用作动词。一般译成“认为”、“以为”。 【例】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⑴以伤先帝之明: ⑵以中有足乐者: ⑶计日以还: ⑷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 ⑸属予作文以记之: ⑹不以木为之者: 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考考你】 以致 因为 相当于“而”,可不译 凭 来 用 根据 三、“而”的用法: 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或者不译。 【例】黑质而白章 2、表示承接关系,一般连接两个有先后关系的动词, 可译为“就”、“然后”,或者不译。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等。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饰关系。相当于 “地”,或者不译。 【例】则弛然而卧。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⑵敏而好学: ⑶择其善者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