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西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7.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西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7.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西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7.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燃烧与灭火 一、设计思想 每当看到因火灾而造成大量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的新闻时,总是倍感心痛、惋惜。倘若当事者懂得有关燃烧和灭火、火灾现场逃生等科普知识,有时就可能避免这些灾难,所以当我教授《燃烧与灭火》这一课题时倍感责任重大。因此我的教学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火灾现场如何施救及科学逃生。明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就可以有意识的消除安全隐患;知道火灾现场如何施救、逃生,不仅能较好地保全自己,还能减少因火灾而引起的损失。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人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改进探究活动、观看视频、调查研究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从而实现本堂课的教学意义。本节课主要采用⑴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即: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⑵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即:PPT、视频等。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和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火场自救的常识,增强安全用火的意识及火场逃生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主动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安全用火意识的确立,火灾现场逃生的一般方法。 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应用。 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 四、器材准备 药品:白磷、红磷、蜡烛(3支) 仪器:烧杯(1000ml)、导管、洗耳球、漏斗、铜片、酒精灯、火柴、滤纸、剪刀、开水等 五、学情分析 我校属城郊结合地区,学生素养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得当、两者兼顾。本课题的内容难度不大,涉及的知识比较实用,学生较感兴趣,只要铺垫到位、实验成功、启发得当,对知识的掌握两者差距不大。再说本教材在一、二单元已涉及了燃烧,故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在教学中我将教材的内容略加拓展,增加了火灾危害及自救常识的视频教学,使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相互渗透,真正做到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上完这节课后,我们学校还组织了学生进行火灾逃生的演习。努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逃生技能,并且加深了他们的防火意识。 六、教学过程分析 导入:1、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燃烧,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燃烧,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展示利用燃烧的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见过哪些物质的燃烧?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燃烧这一现象。 2、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设计意图 燃烧是一种学生司空见惯的日常现象,但他们却未必能够准确描述燃烧特征。通过魔术意在学生再次感受燃烧,引导后能归纳得出燃烧的定义;同时营造氛围,通过非学生心理预期的现象,从而强烈地吸引学生,意在课伊始便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课堂上,并使其处于积极状态。 新课: 一、燃烧的条件 1.【实验7-1】 探究一: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 教材:用滤纸把一小块白磷表面的水吸干, 放在铜片的一侧,另一侧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 如右图1所示。 课堂:套有气球的试管分别放入少量的白磷、红磷,同时放入80℃的水中,如右图2所示。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为什么试管内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能燃烧? ⑵同为白磷,为什么试管内的白磷能够燃烧,而水中的却不能燃烧? ⑶怎样才能使水中的白磷燃烧? 设计意图 教材上的探究设计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不利于师生的健康;实验过程中若白磷没有表面的水没有被吸干,燃烧时易溅出火星,引燃红磷,导致实验失败。改进装置不但能较好地体现实验目的,而且能很好地避免上述问题,还能从化学课堂上力争做到环保,让学生养成环保意识。 探究二: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或空气)有关。 教材:用导管对准烧杯内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如下图3所示。 课堂:用漏斗扣住白磷,向漏斗管口通入空气(如下图4所示)。或用空试管扣住白磷(如下图5所示)。 设计意图 按教材的设计,向水中通入空气,气流极易吹散白磷,不容易看到白磷在水下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若按图2操作,只要往水中鼓入空气,就会看到白磷燃烧,有火光,并产生大量白烟。图3操作更简单,效果相当明显。改进的好处是操作简单,实验现象容易观察,且能有效节约时间。图3与图2相比,更简洁,效果也不错,可以引导学生创新。 填表: 燃烧条件 是否 燃烧 物质 可燃物 氧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试管中的白磷 √ √ √ 是 试管中的红磷 √ √ × 否 水中的白磷 √ × √ 否 完成P125讨论。⑴由上述实验中试管内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