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前言
1、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急性实验(包括离体器官实验和活体解剖实验)、慢性试验
动物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健康家畜(禽)机体功能的科学。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水平:整体和环境、器官和系统、细胞和分子。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及生殖)。
3、神经调节的概念、特点、意义
概念: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器官机能的调节。
特点:准确、迅速、短暂。
意义:(作用)调节机体肌肉的活动和腺体分泌。
另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过程)——反射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体液调节的概念、特点、意义
概念:由器官或组织分泌的化学物质(hormone),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另一器官,调节其功能活动。例: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全身的能量代谢。
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意义:参与代谢,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基本生理机能。
正反馈和负反馈(注:任何控制系统都由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组成。)
(正。。)概念:反馈信息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活动,使系统处于再生状态,不可逆过程。
(负。。)概念: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控制部分活动, 使系统保持稳态,是可逆过程。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物质转运方式: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被动转运:
㈠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被动转运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O2、CO2)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跨膜移动的过程。
影响因素:(1)膜两侧物质浓度梯度;(2)膜对物质的通透性。
㈡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被动转运
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在特殊膜蛋白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以离子通道为中介、 以蛋白质载体为中介、)
主动转运:指细胞膜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和电位差转运的过程。
(1)生物泵:ATP酶,如“钠-钾泵”、“质子泵”等。
钠-钾泵:镶嵌在膜脂质中、具有ATP酶活性、转运钠钾离子的特殊蛋白质。
作用:将3个Na+移到膜外,(主动)2个K+移入膜内。(被动)
(2)类型:①原发性:直接利用ATP产生能量转运离子(Na+转运)。
②继发性:依赖于钠泵的活动(G.S转运)。
2、兴奋性和兴奋的区别。(概念)
兴奋性: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
兴奋:是一种表现形式:新陈代谢加快,由静态变为动态
(引申:抑制:新陈代谢减慢,由动态变为静态)
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一定的强度;一定的作用持续时间;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3、细胞兴奋性的变化(4个时期)
①.绝对不应期 ②相对不应期 ③超常期 ④低常期(注:心肌细胞只有前三期)
意义:
的通透性和膜内外K+浓度差。
意义:是细胞产生兴奋性的前提和基础。
5、动作电位:
概念:细胞膜受刺激后,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膜两侧电位所发生的快速、可逆的倒转和复原。
阈电位:引起细胞爆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离子学说。传播机理——局部电流学说
意义: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6、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Na+内流;离子流动学说)
第三章 血液
1、血浆渗透压(plasma osmotic pressure):血浆所具有的促使低浓度侧水分子通过生物膜向血浆中渗透的力量(与溶质颗粒数成正比)。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0.9%NaCl和5%G.S)
2、
碱储:血液中NaHCO3的量。
3、血浆蛋白:白蛋白(清蛋白):4%,血浆胶压主要成分;球蛋白:2
%,r-球蛋白为免疫蛋白;纤维蛋白:1%,参与凝血
4、溶血:RBC在低渗溶液中吸水膨大破裂的现象。(高渗低渗均可)
渗透脆性:RBC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
“最小抵抗”与“最大抵抗”
5、红细胞生理功能
运输O2和CO2,缓冲血液pH。
红细胞的生成
①场所:红骨髓
②原料:蛋白质和铁
③成熟因子:维生素B12、叶酸
④生成调节:体液性调节
雄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以及促甲状腺素和甲状腺素等均有调节作用。
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是红细胞增多,其来源:肾脏
6、血液凝固:血液由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
凝血机理:1.内源性凝血途径:全部凝血因子来自血液。
2.外源性凝血途径:组织因子(Ⅲ)来自组织。
7、低温,柠檬酸钠凝血原理(见书52页)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心脏每舒缩一次的过程。
特点及意义:
1.房室依次收缩:保证心内血流方向;
进一步充盈心室,有利于射血。
2.全心舒张期长:有利于心肌休息和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0年教学能力大赛现场提问题目及答题要点.docx
- 上浆、挂糊和勾芡.docx VIP
- (高清版)DB34∕T 4574-2023 建设工程文件收集与归档标准.pdf VIP
- 汽车发动机检测与维修教学课件作者秦胜项目六发动机电控系统各传感器检测任务一:空气流量计(G70)的检测课件.doc VIP
-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困惑与对策.doc
- 《刘慈欣中英双语科幻经典 青少版1 流浪地球》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pptx VIP
- 《刘慈欣中英双语科幻经典(青少版)4:山》读后感1000字.docx VIP
- 对标中央八项规定锲而不舍狠抓落实PPT2025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课件.pptx VIP
- 高中化学必修二方程式总结-.doc
- 《文化与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处理.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