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省师大附中2014高中政治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河南省师大附中2014高中政治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知识目标 ⑴ 识记 ○ 实践的含义。
○ 实践的特点。
⑵ 理解 ○ 实践的基本形式。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⑶ 运用 ○ 列举生活实例,依据相关原理,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牢牢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难点:实践的含义及特征
学法指导
讨论法 探究法 讲授法
知识链接
从前,沧州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十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他的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以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斗一样。”众人听后,无有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尊石兽。
探究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具体来说,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请你结合以上材料谈一谈对这四句话的理解。
材料一:西红柿曾被视为有毒之果,并被取名为“狼桃”。直到18世纪末,法国的一名画家在冒险品尝之后,才揭开了西红柿的食用之谜。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如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然而他的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从1962年到1972年,十年里我国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探究四:阅读教材第45页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以上说法的理解。
2、你认为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清楚。
(B级)3.广东省委、省政府2009年4月公布的《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实践作结论”。这是强调 ( )
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B.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级)4.2009年6月25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尽管马克思已经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初步奠定了全球化理论的哲学基础,但是,由于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现代信息通信工具的广泛使用,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视野,也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新课题。这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级)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A级)6.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 ( )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2014年高一地理暑假作业 交通(无答案).doc
-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2014年高一地理暑假作业 农业.doc
-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2014年高一地理暑假作业 河流(无答案).doc
-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2014年高一政治暑假作业 第4-5课 唯物论(无答案).doc
-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2014年高一政治暑假作业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无答案).doc
-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2014年高一英语暑假作业 15篇文章阅读.doc
-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2014年高一政治暑假作业 第6课 认识论(无答案).doc
-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三中2014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 北师大版.doc
-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三中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电功率针对性训练题2 北师大版.doc
-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三中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电功率针对性训练题3 北师大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