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送承载网发展探讨课件
中国联通传送承载网发展探讨;传送网技术发展的历程
LTE带来无线网需求的变化
联通承载网发展的历程
承载网建设的现状及LTE回传方案
承载网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探讨;2;光层传输技术
(大颗粒电路);传送网技术发展的历程
LTE带来无线网需求的变化
联通承载网发展的历程
承载网建设的现状及LTE回传方案
承载网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探讨;1、LTE回传业务特点;基站类型;S1-MME:eNB到MME信令和控制面业务
S1-U :eNB到S-GW的用户面业务
OAM:eNB到OM系统的管理控制信息
X2:eNB之间的业务,包括X2_C(控制面)、X2_U(用户面);共14个逻辑接口,其中
纯用户面接口3个,控制面+用户面接口3个,这6个接口是LTE网络对带宽需求最大的接口。
近期网络用到的用户面接口:S1、S5、Sgi
控制面接口共8个,对带宽需求不大,但数量较多,分布广;3、LTE网络部署特点;4、LTE网络其他需求;BTS;传送??技术发展的历程
LTE带来无线网需求的变化
联通承载网发展的历程
承载网建设的现状及LTE回传方案
承载网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探讨;13;14;试商用涉及22个省,27个城市。;规模试商用在试商用的基础上进行了集中采购。
规模试商用涉及31个省,132个城市。共建设分组设备6万端。
在14个城市采用了两厂家组网: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福州、哈尔滨、杭州、武汉、成都、西安、西宁、乌鲁木齐;2013年分组传送网工程设备采购约9万端。
204个城市为首次引入;
多个城市引入第二厂家新建;
本阶段完成后:
中国联通分组网基本实现了全国的规模覆盖;
多厂家组网本地增加;
本期采购要求接入层设备必须具备三层能力,组网方案趋于统一。;传送网技术发展的历程
LTE带来无线网需求的变化
联通承载网发展的历程
承载网建设的现状及LTE回传方案
承载网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探讨;网络结构;网络IGP规划;网络BGP规划;TDM业务承载;TDM业务承载;Internet;;基站类型;基站类型;分组网络自身并不需要同步。
分组所承载的业务或终端需求(TDM业务,3G/LTE基站)要求分组网络需要具备高精度的频率和时间同步传递功能。
LTE-FDD制式:初期仅有频率同步需求,无时间同步需求
分组网络已经支持SyncE功能,可以满足基站频率同步需求。
分组二期集采设备要求支持1588v2功能支撑基站时间同步需求。
LTE-TDD制式:有频率和时间同步需求
分组网络已经支持SyncE功能,可以满足基站频率同步需求。
分组网络支持1588v2功能,目前标准和技术还不成熟,全球没有商用案例,方案需进一步研究。技术成熟前,需采用卫星同步。;传送网技术发展的历程
LTE带来无线网需求的变化
联通承载网发展的历程
承载网建设的现状及LTE回传方案
承载网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探讨;E1业务数量较多,在分组网上承载存在占资源、时延较大等问题;LTE建设期,与核心网CE存在互通、融合问题。
目前本地网存在的承载网络:
分组网
分组网覆盖面广,设备数量多,预计未来几年随着LTE网络的建设和移动流量的增长,网络规模将会持续增长,成为本地IP承载的主要网络。
移动CE网络
移动核心设备采用集中设置的方式,大部分本地网局点数量不多;
软交换承载网
北京、天津有独立的软交换承载网,其他省分利用A网承载核心网元,通过IP城域网/专用交换机/MSTP多种方式负责用户接入。
IMS CE网络
IMS CE 网络只负责IMS核心网元的接入,一般一个地市2个节点,CE网络规模不大。;互通融合分析
必要性
采用一张MPLS网络综合承载各类业务能够充分利用资源,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
对于LTE、IMS等下一代电信核心业务网络,可以实现本地端到端的IP承载支撑
可以简化网络结构,有利于维护管理;
可行性
几张IP承载网采用相同的技术标准、设备类型,具备网络整合的条件;
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运维管理体制如何适应。目前不同的本地承载网络由不同的专业在管理,如果做到统一承载,首先需要做到统一管理。
厂家设备的兼容性问题。目前不同厂家组网时,基本业务功能可以实现兼容,但是在OAM和可靠性保护机制方面兼容性存在问题,此外存在统一网管的问题。
IP地址的统一规划和割接问题。
;带宽问题
网络的主要投资在于带宽扩容;
SDH时代,传输带宽配置,站点数量敏感;
IP时代,如何确定带宽?;总结及未来发展探讨;谢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