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氮燃烧系统改造课件
1、煤耗: 300MW级机组:320-340g/kWh,600MW级机组:300-315 g/kWh,1000MW级机组:270-290g/kWh 2013年全国火电机组平均煤耗321g/kWh,2014年1-4月平均煤耗315g/kWh,厂用电率5.7% 2、排放新标准: 粉尘:30mg/m3;SO2:200mg/m3;NOx:100mg/m3;汞及其化合物:0.03mg/m3 * 1、煤耗: 300MW级机组:320-340g/kWh,600MW级机组:300-315 g/kWh,1000MW级机组:270-290g/kWh 2013年全国火电机组平均煤耗321g/kWh,2014年1-4月平均煤耗315g/kWh,厂用电率5.7% 2、排放新标准: 粉尘:30mg/m3;SO2:200mg/m3;NOx:100mg/m3;汞及其化合物:0.03mg/m3 * 1、煤耗: 300MW级机组:320-340g/kWh,600MW级机组:300-315 g/kWh,1000MW级机组:270-290g/kWh 2013年全国火电机组平均煤耗321g/kWh,2014年1-4月平均煤耗315g/kWh,厂用电率5.7% 2、排放新标准: 粉尘:30mg/m3;SO2:200mg/m3;NOx:100mg/m3;汞及其化合物:0.03mg/m3 * 2016.07 低氮燃烧系统改造 目 录 四、各个电厂改造案例 三、公司#1、#2炉改造情况 二、改造办法 一、低氮燃烧原理 1/24 一、低氮燃烧原理 1、Nox化物产生主要来源 2/24 三个方面:热力型、燃料型、瞬态型。 其中,燃料型 NOx 产生于煤粉燃烧初期,所占 NOx 比例超过 80~90%,是通过燃烧控制 NOx 减排的主要对象。 一、低氮燃烧原理 a、 2/24 燃料型Nox形成原理 燃料中的氮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氧化反应而生成的Nox,在燃料进入炉膛被加热后,燃料中的氮有机化合物首先被热分解成氰(HCN)、氨和CN等中间产物,它们随挥发份一起从燃料中析出,它们被称为挥发份N。挥发份N析出后仍残留在燃料中的氮化合物,被称为焦炭N。随着炉膛温度的升高及煤粉细度的减小(煤粉变细),挥发份N的比例增大,焦炭N的比例减小。挥发份N中的主要氮化合物是HCN和NH3,它们遇到氧后,HCN首先氧化成NCO,NCO在氧化性环境中会进一步氧化成NO,如在还原性环境中,NCO则会生成NH,NH在氧化性环境中进一步氧化成NO,同时又能与生成的NO进行还原反应,使NO还原成N2,成为NO的还原剂。 当燃烧器内过量空气系数高于0.8时NOx浓度急剧升高 A – 挥发份析出区 B – 还原性气体产生区 C – NOx还原区 D – 固定碳燃烧区 一、低氮燃烧原理 b、 2/24 热力型Nox形成原理 空气中的氧(O2)和氮(N2)在燃料燃烧时所形成的高温环境下生成的NO和NO2 挥发份NOx占析出NOx比例的66.2~74.8%; 焦炭型NOx占25~33.8%; 挥发份NOx是燃料型NOx的主要成分。 挥发份NOx与焦炭型NOx析出特性 挥发份NOx与焦炭型NOx析出特性 一、低氮燃烧原理 2、 低氮燃烧的控制方法 由氮氧化物(NOx)形成原因可知对NOx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燃烧区域的温度和过量空气量。低NOx燃烧技术就是通过控制燃烧区域的温度和空气量,以达到阻止NOx生成及降低其排放量的目的。对低NOx燃烧技术的要求是,在降低NOx的同时,使锅炉燃烧稳定,且飞灰含碳量不能超标。 氧量对NOx生成的影响 随着过量空气系数α的增大,NO生成量增大。 α在0.8~1.1范围内时这一变化趋势最为明显。 从NOx控制的角度考虑,采用空气分级燃烧时,一次燃烧区域空气系数控制在0.8左右比较合理。 一、低氮燃烧原理 3、 低氮燃烧的分类 A、燃料分级燃烧 B、空气分级燃烧 空气分级燃烧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燃烧室中(炉内)的分级燃烧;另一类是单个燃烧器的分级燃烧 C、烟气再循环 目 录 四、各个电厂改造案例 三、公司#1、#2炉改造情况 二、改造办法 一、低氮燃烧原理 二、改造办法 1、 旋流燃烧器低氮改造(墙式对冲) 2、 直吹式燃烧器低氮改造(四角切圆) 一般分为两种: 国内:高于主燃区8米左右的四角布置SOFA喷口,每个角布置4-7层,根据设计分为1-2组;(龙源、龙高科等) 国外:高于主燃区8米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