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司母戊鼎 吴城遗址 在古肖江的上游,距樟树市城区西南44公里的山前乡吴城村,有一个著名的方国(都邑),这就是吴城商代遗址。 传说中的太伯奔吴,这里曾是 路经之地,太伯先奔荆蛮,从这里下赣江,再到吴越。 遗址经过六次科学发掘,共揭露面积2000余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至3米不等,划为七层,分三期文化。 共清理房基2座, 窑址12座,灰坑55个,基葬16座。出土较完整的石器、陶器、青铜器、 玉器、牙雕等900余件,特别是陶文、原始瓷、铸铜工具的出土,是江西考古新的重大发现。出土文物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既受中原文化的强烈影响,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该遗址的发现,否定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断。 “殷墟文化过长江,江南又一春”,吴城文化分为商代中期、晚期以及商末周初三个时期,这儿是吴城文化的都城所在地,前后延续整整400年。 40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它却成为打开江南古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和研究年代学的一把“标尺”。据考察,在这个被誉为“赣之魂”的商代城邑遗址,有城墙、房址、陶窑、墓葬、水井、宗教祭祀场所等,是相当完整的都邑结构。目前已出土完整的石器、青铜器、陶瓷与玉器等文物4000余件,刻化陶文或符号200余个,几何印纹陶纹样40余种。 “古文化、古城、古文明”,是再现吴城文明的“三部曲”。 “吴城文化”是一种溶合晋陕地区先周文化与汉水流域荆蛮文化及赣鄱流域夷越文化而形成的一支自成体系的青铜文化,其族属应为句吴,吴城文化的实质就是吴国的早期文化(百越)。 通过吴城遗址的考察,可以发现商越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而了解古代不同民族和不同文明的发展关系和脉络。 距今四千五百多年前,先民就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活和繁衍。早期居民,是古三苗族的一支,叫做“越族”。他们从原始人群中走了出来,度过了漫长的母系氏族时代,在赣江两岸的丘陵冈阜地区依山傍水建立居民点。?? ??? 名闻中外的吴城商代遗址中出土的铜碳渣、石港和大量青铜器表明先民们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打破了商文化不过江的定论;那铺着陶瓷片的回廊和象征权利的列鼎,又可见这里决非一般村落,而是分封的都邑。大批青铜武器的出土,又使人想象到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的雄姿。 ??? 樟树周围,分布着自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的遗址达120余处,可见这里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村落祺布,经济繁荣。 江西樟树发现一处新石器晚期遗址——“岭上遗址” 2009年11月27日,樟树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昌傅镇太平村发现了一处距今约4500多年的新石器晚期遗址,并采集了石斧﹑石镞﹑石刀等石器。? 这处新石器晚期遗址位于樟树市昌傅镇距太平村委丰溪陈村约700米的岭上,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岭上遗址”采集到大量石器和陶片,包括石斧﹑石镞﹑石刀﹑鼎足,还有陶纺轮、带系陶罐等大量陶片。经考证,这些石器和陶片都是4500年前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用的石器。 据樟树市博物馆副馆长马思义介绍,“岭上遗址”的发现使昌傅古文明由商周时期上溯到了新石器晚期,也为研究新石器时期的樟树历史文化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史实资料。 太平观碑位于樟树市城区西38公里昌傅镇太平观旧址。该碑立于南唐,是我市保存较好的一千年古碑。?碑顶至底座通高4.07米,碑身高3.75米,宽1.25米,厚0.31米。青石质,平面圆顶方足。顶端雕刻披云,两侧起凸棱三道,额中开一圆孔,直径0.10米。石龟为座,形体丰盈,刀法粗犷,姿态雄健,碑身庄重肃穆,碑铭阴刻南唐礼部侍郎江文蔚创修太平观序文,凡1200余字。历经千年风化,字迹多已漫灭,可见者无几。字大如卵,勒石甚精,书体端庄,笔力挺拨,是研究南唐时期碑碣造型、雕刻书法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1957年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钟置于钟鼓楼内 临江钟鼓楼,又名观音阁,位于樟树市临江镇府前街,始建于元延至正年间(1314—1368)。后因年久失修,1942年又遭日寇飞机轰炸,致使楼梯倾斜,新中国成立后,虽经过部分维修,但楼体仍日益倾斜严重,为避免意外,1979年经县批准拆去二至四层,铜钟及石碑仍完整无损地存放在楼基的观音阁内。2007年7月2日,开始钟楼重建工程,工程已于2008年1月17日竣工,共投资135.66万元。 该楼坐北朝南,楼基为观音阁,用青砖垒砌,宽14米、深9.65米。上筑楼三层,楼为木结构,面积逐层递减,均为四面棂条活窗、髹红漆;二、三层楼房为客厅、书房、僧舍、庖厨。 第四层楼上,放着一个铜钟,钟重3700余斤,钟上刻有《般若心经》。曾有“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临江有座钟鼓楼,还有三尺三在天里头”的传闻而名扬天下。楼内尚藏有光绪十七年(1891)所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基础过关卷【新教材带答案】(机构用).docx
- 2021-2022学年重庆八中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思维导图;.docx
- 2022年山东省新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doc VIP
- 2020-2021学年重庆八中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doc VIP
- (中联牌)R335-16RB 塔式起重机操作手册(20220613.pdf VIP
- 2020-2021学年重庆八中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pdf VIP
- 062word格式支持编辑修改也支持打印使用小学生儿童成长档案幼儿园模板个人电子版a4记录纪念手册.docx VIP
- 读书课件分享(认知觉醒).pptx VIP
- 计算机控制系统教学教案108.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