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第七章课案
第六节 副井和通风井位置的选定 一、副井位置的选定: 1、根据与主井位置的关系分为: 集中布置:副井尽可能靠近主井,井距不小于30米。 分散布置:两井筒相距较远。 第六节 副井和通风井位置的选定 2、集中布置有下列优点: 优点: (1)工业场地集中,可减少平整工业场地的土方石量。 (2)井底车场布置集中,生产管理方便,可减少基建工程量。 (3)井筒相距较近,开拓工程量少,基建时间较短。 (4)井筒集中布置,有利于集中排水。 (5)井筒延深时施工方便,可利用一条井筒先下掘到设计延深阶段,则延深另一井筒时可才用反掘的施工方法。 缺点: (1)两井相距较近,发生火灾相互危及。 (2)主井为箕斗井时,卸矿时粉尘飞扬至副井,污染通风,需设隔尘措施。 第六节 副井和通风井位置的选定 分散布置的优缺点正好与集中布置相反。 总的看来,集中布置的优点突出,只要地表地形条件和运输条件许可,应尽量采用。如条件不允许,可分散布置,此时副井位置应根据工业场地,运输线路和废石场的位置进行选择。 副井位置的选定与主井相同,不同的是副井与选厂关系不大,可离得远些,而废石应距离废石场近些。 第六节 副井和通风井位置的选定 二、风井的布置方式 按进风井和排风井位置关系,风井布置方式: 中央并列式 中央对角式 1、中央并列式:入风井和排风井均布置在矿体中央。 主井为箕斗井时,主井为排风井;主井为罐笼井时,为入风井。两井相距大于30米,如井上建筑物采用放火材料也不得小于30米。 中央并列式 1—进风井; 2—排风井; 3—天井; 4—沿脉运输巷道 第六节 副井和通风井位置的选定 2、中央对角式: 主井为罐笼井时,为中央入风井,两翼各布置一个排风井。 主井为箕斗井时,主井不能入风,在附近设副井,兼入风井,两翼设排风井,形成中央对角式。 1-入风井;2-排风井;3-石门;4天井;沿脉运输巷道 1-主井;2-副井(入风井);3-排风井 第六节 副井和通风井位置的选定 3、侧翼对角式 入风井(罐笼井)布置在矿体的一翼,排风井布置在矿体的另一翼,形成侧翼对角式。 1-入风井;2-排风井;3-天井;4天井;沿脉运输巷道 第六节 副井和通风井位置的选定 三、中央式和对角式的对比 1、中央式的优点: (1)地面构筑物布置集中。 (2)入风井和排风井布置在岩石移动带以内时,可共留一个保安矿柱。 (3)入风井和排风井掘完后,可很快联通,因此能很快开始回采。 (4)井筒延深方便,可先下掘排风井,然后自下而上反掘入风井。 第六节 副井和通风井位置的选定 2、中央式的缺点: (1)采用中央式通风时,风路很长,扇风机所需负压大,而且负压随回采工作的推进不断变化。 (2)当用前进式回采时,风流容易短路,造成大量漏风。 (3)如果其他地方无安全出口,当地下发生事故时,危险性大。 第六节 副井和通风井位置的选定 3、对角式的优点: (1)负压较小且稳定,漏风量较小,通风简单可靠而且费用较低。 (2)当地下发生火灾,塌落事故时,地下工作人员较安全。 (3)如果在井田两翼各布置一条风井,一条井发生事故时,可利用另一条维持通风。 4、对角式的缺点: (1)井筒间的联络巷道很长,而且要在回采之前掘好,回采时间迟。 (2)掘两条排风井时,掘进和维护费用较大。 第七节 其他辅助开拓巷道的布置 一、溜井: 1、溜井的应用 在我国许多地下金属矿山中,普遍采用溜井放矿,溜井的应用范围和溜矿系统大致可分为下列两种; (1)平硐溜井出矿系统,采用平硐开拓时,主平硐以上各个阶段采下的矿石,均经溜井放置主平硐水平,然后再运至地面选厂,形成完整的开拓运输系统。 (2)竖井箕斗提升,集中出矿系统。 第七节 其他辅助开拓巷道的布置 第七节 其他辅助开拓巷道的布置 2、溜井位置选择的基本原则 (1)使运输距离短,开拓工程量小,施工方便,安全可靠,避免矿石反向运输。 (2)溜井应布置在岩层坚硬稳固,整体性好,岩层节理不发育的地带,尽量避开断层,破碎带,流砂层、岩溶及涌水较大和构造发育的地带。 (3)溜井一般布置在矿体下盘围岩中,有时可利用矿块端部天井放矿。 (4)溜井装卸的位置应尽量避免放在主要运输巷道内,以减少运输干扰和矿尘对空气的污染。 第七节 其他辅助开拓巷道的布置 3、溜井的形式: (1) 垂直式溜井 从上到下垂直的溜井。各阶段的矿石由分支斜面溜井放入溜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