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5.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2.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一、什么是气候? 二、近五千年中国气候的变迁 三、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关系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以冷、暖、干、湿等特征来衡量。 天气:指短期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一、什么是气候? 地球地质时代划分表: 宙—代—纪—世 挪威冰川学家曾做出近1万年以来的雪线升降图,说明雪线升降幅度不小,表明冰后期以来,气候有着明显的变化。竺可桢先生将我国悠久的历史记载加以整理分析,发现我国五千多年来的气候有四次温暖期和四次寒冷期交替出现。 二、近五千年中国的气候变迁 (一)研究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资料及分期 考古时期:大约公元前3000年~前1100年,依靠地层沉积相、考古、孢粉分析,兼有甲骨文文字。 物候时期: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根据物候文献(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与考古实物记载。 方志时期:公元1400年~1900年,利用地方志材料。 仪器观测时期:1900年至今。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温变化曲线图 第1个温暖期(仰韶暖期) 前3000年-前1100年 大部分时间的年均温比现今高出2℃左右, 冬季1月气温大约比现在高3~5℃。 第1寒冷期(西周冷期) 前1100年-前850年 第2个温暖期(秦汉暖期) 前770年-公元初 第2个寒冷期(东汉三国六朝冷期) 1世纪-600年 相对更温暖湿润 第3个温暖期 (隋唐暖期) 600-1000年 第3个寒冷期(两宋时代) 1000-1200年 相对寒冷干燥 第4个温暖期(南宋至元初) 1200-1300年 第4个寒冷期(明清小冰期) 1300-1900年 1900年以后 (二)九个时段的划分 1、仰韶暖期:从仰韶文化时代到安阳殷墟时代。从物候记录可以看出, 仰韶和殷墟时代是中国的温暖时期。 仰韶温暖期中国大地上的动植物景观: A.东北 以栎为主的阔叶林植物群落 B.华北 (1)北京西郊、燕山南麓泥炭层中发现了大量阔叶树种花粉带 (2)渤海湾西北岸的地下埋藏有大量喜温暖湿润的阔叶树种 (3)天津地区生长有今天见于淮河流域的水蕨 栎树 水蕨 (4)关中地区的半坡遗址发现了现今生活在长江流域的獐、竹鼠和貉等动物遗骸 (5)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大量竹鼠、獐、象、貘和水牛等动物遗骸 (6)山东历城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喜暖动物遗骸和竹类遗迹 C.长江流域 (1)长江中游的河南淅川下王岗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喜暖动物遗骸,如孔雀、猕猴、熊猫、亚洲象等 (2)长江下游上海附近生长着常绿阔叶和阔叶—落叶混交林 (3)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象、犀等今天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动物遗骸 D.西部地区 (1)天山北麓的云杉生长线较今为高 (2)西藏高原上湖泊十分发达,人类活动遗迹的分布较今为广,在今天的藏北无人区有细石器的发现 (3)云贵高原元谋遗址中有现今活动于西双版纳的喜暖动物遗骸 獐 竹 鼠 貉 2、西周冷期:气候开始恶化, 属干冷时期。 证据: 喜温的动植物消失:相当于西周早期的河南淅川县下王岗文化遗址中未见喜暖动物遗骸。 长江、汉水结冰:《竹书纪年》记载了周孝王时,长江支流汉江两次结冰:“孝王七年,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方诗铭等:《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3、秦汉暖期:气候又变暖和, 据物候记录可知此期亚热带植物的北界比现在偏北。 证据:(1)《春秋》记载,公元前698、前590、前545等年,鲁国的冬天无冰,冰房得不到冰。 桓公十四年(前698年) :“春正月无冰。”襄公二十八年(前545 ):“春无冰。” (2)史籍中经常提到黄河流域的亚热带植物竹子和梅花。 《秦风•终南》:“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3)这种温暖气候持续到公元前1世纪,当时淇水流域和渭水流域都有大片竹林存在: 《史记·河渠书》:“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而梁楚之地尤甚。……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 《史记·货殖列传》:“蜀汉江陵千树橘,……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 4、东汉三国六朝冷期 证据:(1)公元之初的东汉,首都洛阳在晚春还降雪,冻死了很多人。 (2)《三国志•魏书•文帝纪》:“黄初六年(公元225年)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今淮安市淮阴区),临江观兵,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帝于马上为诗。是岁大寒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 (3)东晋咸和九年(334年)起,从昌黎到营口的渤海湾结冰“连年冻者三矣”,冰上可往来车马及三四千人的军队。这是目前已知的这一寒冷时期达到寒冷高峰的气候现象,估计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