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反渗透膜溶液体系的介电行为3-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第 20 卷 第 1 期 膜 科 学 与 技 术 Vo1. 20 No. 1
2000 年 2 月 MEMBRAN E SCIENCE AND TECHNOLO GY Feb. 2000
反渗透膜/ 溶液体系的介电行为
赵 孔 双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 , 广州 510631)
摘 要 对 DRS 系列反渗透膜/ 溶液体系在直流偏压下进行了介电测量 ,该体系显示了显著的
介电弛豫行为 ,它是由于膜表面产生的浓度极化现象引起的. 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膜在弱导
电性介质中具有弱荷电膜的性质,这个结果支持了已有的报道. 利用建立在界面极化理论基础上
的介电模型对介电谱进行了解析,获得了特征浓度极化层构造的参数和体系的其它相参数.
关键词 反渗透膜 浓度极化 介电弛豫
分类号 TQ028. 8 O441. 6
在利用膜进行溶液中物质分离过程中 ,膜和溶
1 理论与方法
液界面往往会产生浓度极化现象 ,这在操作和节能
方面一直都是个实际问题. 同时 ,对于膜表面浓度较 1 . 1 基本模型
本体浓度低的极化层 , 由于会产生一些如整流和振 考虑膜/ 溶液界面的靠近膜表面附近 ,当溶剂较
荡等特异的电现象 , 因而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溶质较快地透过膜时 ,溶质在膜面上残留因而浓度
也倍受物理学者和生物物理学者的关注. 这对于如 上升 ,相反 ,当溶质比溶剂优先通过膜 ,而来自溶液
离子交换膜那样的荷电膜尤为突出 , 因此已经有了 体相的溶质补给跟不上透过的速度时 ,将产生膜表
大量的研究报道[1 ,2 ] . 而对于如反渗透膜那样的几 面溶质浓度的下降 ,即所谓浓度极化发生. 对于反渗
乎不带电荷的膜来讲 ,往往被人们所忽略. 然而反渗 透膜 ,当加压进行物质分离时 ,物质往往被膜阻止而
透膜所显示的渗透压将随着浓度极化的加重而显著 浓度升高 ,但是当少量荷电的膜被置于外电场下时 ,
增加 , 以至于不仅大大阻止了分离过程的进行,也造 也会由于物质在膜、液两相中离子迁移数的差异而
成了实际的操作问题 ,增加对设备和膜强度的苛刻 产生膜表面浓度减少的情况. 一般地讲 ,无论何种外
要求. 因此 ,作为分离膜/ 溶液界面浓度极化现象的 界因素的影响 , 只要产生膜表面的浓度分布不
研究无论对何种膜都十分重要 ,介电测量和解析的 均匀 ,都可能用如图1所示的基本模型来表示 . 其
方法在基础研究方面可显其独特性.
强荷电性膜的介电研究已经在离子交换膜体系
获得了成功[3 ,4 ] , 同时对反渗透膜本身的非对称性
和膜电容等也有过研究报道[5 ] . 本研究采用直流偏
( ) (
压 Dc Bias 下的介电研究手法 ,对反渗透膜 DRS
)
系列 / 溶液体系的介电行为进行了详尽的考察 ,并
对在膜表面产生的浓度极化构造做了理论解析 ,获
得了反映浓度极化层构造和电性质的详细参数 ,为
解明这一理论问题以及膜性能的评价和新型膜的设
图 1 膜表面的浓度极化模型
计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
收稿日期 : 1999 - 09 - 09
作 者 : 男 , 1955 年生 , 教授 , 理学博士 , 现从事于用介电解析的方法研究生物细胞膜以及模拟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批准号 、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州市基础研究计划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