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范缜与魏晋南北朝的反宗教思潮 【学习目的】 从魏晋动荡的社会背景之透视中了解当时的人生观、生死观,结合宗教发展历史,明了意识形态领域反宗教情绪兴起的原因,认识当时反宗教思潮的理论着眼点;掌握范缜《神灭论》的主要思想内容与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㈢佛教的盛行 ★由于统治者认识到佛教对 巩固封建政权和现实利益 的重要作用,大加提倡, 使佛教飞速发展。到刘宋 时已是“自 帝王以至于民 庶,莫不归心”。梁武帝萧 衍便明令规定:“道有九十 ★在庞大的封建官僚机构中形成一个由僧侣上层组成的僧官系统,上至僧正,下至寺主,协助封建国家来管理广大僧尼,使他们通过修行、传教来影响社会,维护封建纲常名教和社会秩序。 ★同时,寺院经济在封建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为佛教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稳固的经济基础,但由于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和过多劳动力,使僧侣地主 ㈠薄葬风气 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薄葬的风气。曹丕《终制》曰:“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已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也,岂不重痛哉!祸由 著名医学家、史学家皇甫谧也坚持反对厚葬,他认为“自古及今,未有不死之人,有无不发之墓”,厚葬是“空夺生用……而启奸心”,是“招露形之祸,增亡者之毒”。他主张薄葬,并且“无问师工,无信卜筮”。 下葬的方式表现了人们对生死的不同态度,引发人们对灵魂和形体关系的思考,反映人们对身形与精神关系的看法。 ? ㈡“报应”问题的讨论 随着佛教的兴盛,其灵魂轮回转世之说及慧远的“三报论”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按“三报论”而言,“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由于人要受报应,人死后就要“轮回”,即依据生时所做的善事或恶事,转生为较高于或低于今生的东西。轮回的过程不只是限于现在这一生,还有所谓前生和后生。,所以就有了“三生”或“三世”。 “形神”问题在中国古代也叫身心问题,讨论人的形体(身体)与人的精神(神明)之间的相互关系。哲学上,“形神”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宗教学上,它关系到有无“不死的灵魂”及有无所谓“来世幸福”,是关于灵魂与肉体的关系及肉体朽烂后灵魂是否能持续存在的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注重形神问题的探讨,与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相应的官员选拔制度关系密切。东汉之季,重清 魏初刘邵《人物志》,总结汉代考察人物的经验,其中有品评人物之法,识鉴人伦,有外内、显微之分,如形、神之有别。汉魏是论人,最重视“神”在人物品评中的突出意义。 “形神”之辩是魏晋南北朝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美学主题,它指有形具象与无形神采间的关系。以后战乱频繁、灾难连踵的现实苦难,为其又注入更多的含义,主要表现为无神论与佛教神学的神不灭论间的斗争。随着斗争的激化,论战双方的直接交锋逐渐展开。东晋时以孙盛和罗含的论战为代表,南朝前期则以何承天和宗炳等人的论战为代表。 就是说,人和万物虽然 寿数有限,但死后更生,未 有穷尽,而神不灭论就上更 生的理论基础。神与形是自 然的偶合,有偶合,就必有 偶离,声是偶合,死是偶离,生而死,死而生,人的个体 可以不断更生于世,以至无穷,说明形有尽而神不灭。 孙盛则批判了罗含的灵魂不灭、精神和肉体“理合聚散”的生死循环说,他指出:“形既粉散,知(神)亦如之,纷错混淆,化为异物,他物各失其旧,非复昔日。”强调人死后,神随形灭,化为他物,不可能有什么灵魂更受形的事。 何承天则针对宗炳所谓的“人形至粗,人神实妙,以形从神,岂能齐终”的“形粗神妙”论,指出:“形神相资,古人譬以薪火,薪弊火微,薪尽火灭,(神)虽有其妙,岂能独传。”即从形粗神妙的前提上不能得出神能独传的结论的。他批驳“更生论”说:“生 他还根据历史记载和传说驳斥因果报应论,故著《释疑论》云:“有束修履道,言行无伤,天罚人楚,百备其婴;任性恣情,肆行暴虐,生得富贵,子孙繁炽。”从而批驳了“积善余庆,积恶余殃”的观念, ★东晋陶渊明,为隐者诗宗。他认为天地造化不藏私意,自然而然,万物化生而立。其《形影神》组诗,针对慧远的神不灭论,肯定形神不可分离,人死神灭。《影答形》诗云:“憩荫苦暂乖,止日终不别。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借助形影关系来比附形神关系。他依托“神”之口说:“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善恶同,安得不相语!”因而正确的人生态度应是“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流行、僧侣阶层的扩大,社会上逐渐出现反佛斗争。早在汉末就出现了反佛言论。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剪纸艺术.ppt
- 【创新设计人教版】2012年高考第一复习资料1-4-1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
- 中国写意画竹子课件.ppt
- 中国十大名酒.ppt
- 【备考2014】201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九上第五单元(复习重点基础积累)课件苏教版.ppt
- 【成才之路】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七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课件.ppt
- 【政治】4.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课件(人教版必修1).ppt
- 中国古代史检测三:唐宋.ppt
-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5课件:第十九章1、2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元素的衰变.ppt
- 【步步高】2015届高考总复习【配套课件】:古代诗文第三章专题一.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