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0年语文高考.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能 追 无 尽 景,始 是 登 高 人 科学备战2010年语文高考 北京教育考试院高考试题研究评价组 董晓平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 1、文言实词和虚词着重考查容易跟现代汉语相混淆的字词。 2、文言文阅读考查重视古汉语特有句式及词类活用等知识。(体现在文言翻译题中) 3、对文言文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概括和分析是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释]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诗歌的前四句很明显是写一个女子思念出征之人的哀怨之情的,考生完全可以从“捣衣声”和“玉关情”这六个字中感受得到;而最后两句虽然也是写这种哀怨,却忽然跃上了一个台阶,因为她把这种个人的哀怨寄托于对国家平息外患的希望上,所以最后两句的内容要明显深于前面四句。 由此,要解答的两方面的内容也就形成了:①认为可以删除的理由:诗歌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歌内容的表达,反而显得更加精炼含蓄。 或:②认为不可以删除的理由:诗歌的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现 代 文 阅 读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除北京、上海外,其他各省市的试卷都沿袭旧例,即分为现代文阅读(一)和现代文阅读(二),前者采用单项选择题;后者以主观题为主。现代文阅读(一)和现代文阅读(二)不是按文体划分的,是按思维能力考查的需要设置的。前者侧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以筛选信息和逻辑推理为重点;后者侧重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对文意的分析综合与鉴赏评价是其重点。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思路方法 动笔答题前的准备工作: 1、两通读(通读文本、通读试题) 2、理清思路,粗知文意、段意。 3、整体感知,把握主旨。(借助选项) 动笔答题时的注意事项: 1、看懂试题检测的意图,把握设问点。 2、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把握相关点。 3、筛选整合重要的语句,把握答题点。 4、分析、概括,解释、阐述,均不离主旨。 解 读 《司 马 祠》 全文以游踪为线索,记游中生发出作者的感想,叙议结合,结构清晰,意旨 鲜明。 第一段乃全文总起,第2句中的“崇敬”“心仪”,第3句中的“深刻印象”均为作 者写心之语。对司马迁的景仰之情,开篇便压住全文。 第二段并未马上写司马祠,而是宕开一笔,写韩城南边的盆地,写方士官宦 挖灵芝以献汉武帝,写芝水名称的由来等。其实“闲笔不闲”,本段最重要的信息 是“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却也没能活到今天”,联系标题 “司马祠”,联系最后一段“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 大河共舞”,可知写汉武帝的短命是为了写司马迁的“光焰万丈长”。这才引出本 段最后一句“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即下文便要寻访或者拜访史圣。 第三段写登上司马祠的古道。“在有形之中负载着无形的精神内涵”,乃为第 四至六段的“总述”。 第四段叙写了两件有代表性的事物,一是“高山仰止”的牌坊,一是神道九十 九级台阶。背后深层次的是司马迁为人景仰的格调以及“更具寓意的是说司马迁 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 第五、六两段同样写了许多“有形”之物——“梦碑”“泥塑像”“圆形砖砌墓 冢”“墓顶柏树”,而背后的“无形”之物——对司马迁的哀思,对司马迁的理解, 对司马迁的崇敬,对司马迁的惊叹。 文末,以“鹰之读”收束全文,将前文景物逐一带起,同时给读者又打开了一 个新的思维空间 ——对人生、社会、历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