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洪泽二中历史组 上海,中国第一大城市,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上海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最大的外贸港口。 上海的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缩影。上海近代经济的变革也是近代中国经济变革的标本。 昨天 今天 鸦片战争后流入上海的破产农民 江南制造总局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1840年前松江府(清朝时上海称呼)人民的生活 图片描绘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模式时什么?它的特征是什么? 自然经济:特征男耕女织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1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上海的棚户 松、太(松江、太仓地区)利在梭布,素有“衣被天下”的美誉……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 ——包世臣《安吴四种 》 问题2:从上述材料和图片中,你能获取到什么信息? “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农民丧失土地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1 62896 10122 1853年 23040 9919 1851年 13220 8010 1845年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鸦片战争前 生丝 茶叶 时间 《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 上述材料反映出什么样的问题? 农副产品的商品化提高。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1 2、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1、表现 “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 农业产品进一步商品化 3、影响 积极: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劳动力、市场) 消极: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1 英资——耶松船厂 该厂由英商佛南创办于上海虹口。它长期租用浦东的两个船坞,下设若干分厂… …其第一年度纯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 13.5%,第二年即升至 2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 特点 资本雄厚 技术先进 拥有优惠政策 富有侵略性 促进: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为中国创办近代企业提供技术条件;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影响(双重) 阻碍: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不愿中国富强起来,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 外国资本的出现 上海轮船招商局 江南制造总局(上海) 图片上的两个企业出现于什么运动期间?创办者是谁?创办的目的是什么? 出现于洋务运动时(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创办者是李鸿章 使清政府自强和求富 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内忧(农民起义) 外患(西方列强的侵略)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 踏 水 车 纺 纱 江南制造局炮厂 天 津 机 器 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 19世纪 60年代至 90年代期间,清政府一些洋务派官僚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在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及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什么是洋务运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 上海轮船招商局 江南制造总局 詹天佑等30名赴美留学儿童 平远号铁甲舰 江南制造总局(上海) 天津机器制造局 安庆内军械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 上海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开平煤矿 湖北织布局 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企业,一为“分洋商之利”,以保护利权,并获得饷源;同时也为军用工业所需金属原料和煤炭燃料可以由自己创办的这些工业得到供给,减少对外国依赖。 ——《洋务运动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 詹天佑等30名赴美留学儿童开近代官派留学教育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留学教育的里程碑 培养人才与工业企业和新式海军等事业的需要相适应,在洋务运动期间还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在文化交流、商务往来、科学技术上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洋务运动史》 近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