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损斑块的识别与处理.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易损斑块的识别与处理

论文:易损斑块的识别与处理 PAGE3 / NUMPAGES3 易损斑块的识别与处理 高先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是指那些不稳定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斑块,主要包括破裂斑块、侵蚀性斑块和部分钙化结节性病变。大量的研究表明,约70%-80%的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是由于轻、中度狭窄的动脉斑块的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所致。然而,斑块破裂并不是易损斑块的惟一内容,那些有血栓形成倾向、可能快速进展成为罪犯斑块的粥样病变都属于易损斑块的范畴。Naghavi等给出了易损斑块的组织学定义和标准。主要的标准包括活动性炎症、薄的纤维帽和大的脂质核心、内皮剥脱伴表面血小板聚集、斑块有裂隙或损伤以及严重的狭窄。次要的标准包括表面钙化斑、黄色有光泽的斑块、斑块内出血和正性重构。导致斑块不稳定和易损性的因素是全身性的,并可能广泛影响动脉系统,未来的治疗重点不但要针对易损斑块,而且要治疗“易损的血液”(指血液高凝状态,易导致血栓形成)、易损的病人;因此,基于易损斑块、易损血液的综合评估更具有临床实践意义。 关键词:易损斑块 ;冠心病;致病机制;检测与预防。 冠心病是目前中国成人心脏病住院和死亡的第一位杀手,近年尸检研究结果表明,15~39岁年轻人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斑块的发生率已高达3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梗前冠脉造影显示:68%的患者冠脉狭窄<50%,18%的患者在50%~70%,只有14%的患者冠脉狭窄>70%。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易损斑块的进展和破裂导致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急性冠心病事件(急性冠脉综合症、冠心病猝死)的病理学基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不仅仅是脂类在动脉壁沉积导致管腔狭窄最终闭塞,而且是炎症介导和免疫反应的过程。导致临床急性事件发生的主要为易损斑块,其病理特征主要为:含有丰富的细胞外脂质和细胞碎片组成的大的粥样核(大于斑块总体积的40%,称为软斑块),其外部纤维帽较薄(通常小于65%),特别是病灶与邻近正常内膜交界处(肩区)区最为薄弱,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和T细胞浸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易损斑块在破裂前往往并没有导致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这些研究的结果对目前临床采用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提出了挑战,因为目前临床采用的冠心病诊断标准仅适合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和相对晚期的病人,从而使大部分发病前缺少症状或不符合目前诊断标准的病人未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而易损斑块一旦破裂,病人或者因猝死失去救治的机会,或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心肌造成严重的损害,并因此付出高额的治疗费用。对于发生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病人,因目前缺少易损斑块诊断的可靠方法,医生往往只关注“罪犯”血管的干预,对其他冠状动脉的尚未导致严重狭窄的斑块是否为易损斑块不能给予恰当的重视和有效干预,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无论接受常规介入还是选择性介入治疗,仍然有大约13%的患者在随访的17个月内发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介入治疗时代冠心病事件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冠心病的预后,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关键在于如何建立易损斑块早期识别、早期诊断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早期的综合治疗干预方案。 易损斑块的识别包括介入和非介入影像技术。介入影像技术中目前用于易损斑块检测证据较多的是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 IVUS具有良好的血管穿透性,能够提供血管壁的详细结构图像,区分内膜、中膜和外膜,检测脂质池容积,敏感性达到80%~90%。近来出现的集成反向散射和子波分析技术,特别是虚拟组织学技术将超声波的频谱信号转换为能够显示斑块内部特征的彩色信号,使精确区分斑块内部特征成为可能。IVUS研究显示易损性斑块的IVUS特征包括:①斑块内低回声区面积1 mm2;② 斑块内低回声区占斑块的面积百分比20%;③ 斑块纤维帽厚度0.7mm。④ 偏心性斑块。⑤ 斑块内无回声。 OCT技术最早用于骨科及眼科相关检查;1997年Science杂志发表了内镜式OCT技术,从而使得OCT检查冠脉斑块成为可能。冠脉内OCT技术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血管腔横断面图像,最小分辨率达100%,因此适于检测易损斑块纤维帽(小于10%)厚度和纤维帽的细胞成分(巨噬细胞),并可判断这些炎性细胞到底局限于纤维帽还是整个斑块中。因此OCT能够较好地识别纤维帽和脂质核(敏感性均达90%以上),可能成为对斑块进行危险分层的有力工具。但其最大的缺陷是容易受红细胞的影响,检测时需暂时阻断血流和盐水冲洗,这无疑增加了操作难度和风险。 其他的影像学方法还有血管镜,因其穿透性差,只能观察血管内膜有无破溃和血栓形成,难以检测纤维帽厚度,其优势在于对血栓的评价。另外,研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