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关内含子功能研究的新进展
有关内含子功能研究的新进展
人类基因组精确完整序列的测定将在2003年之前完成。在此之后,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的重点将会转移到对序列功能的研究。尽管人们对序列功能研究的主要力量仍会集中在编码序列,但对内含子及基因间序列功能的研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这些序列占人类基因组的绝大部分,但人们对其功能的了解却远少于对编码序列的了解。我们拟对目前有关内含子研究做一简要综述。编码序列中的内含子分为3大类:第1类是第1族内含子(group introns)主要见于细胞器(如线粒体)、细菌及某些低等真核细胞。第2类是第2族内含子(group introns)也主要见于细胞器(如线粒体)、细菌。第1类内含子分布较第2类内含子广泛,但是这两类内含子并无明显的联系,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结构特征,并且能形成特征性的二级结构,但它们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共同点:能自我剪切。第3类内含子最为常见,即绝大多数真核细胞前mRNA中的内含子。
对前两类内含子的研究曾引起酶学概念的一次革命。人们原来一直以为只有蛋白质才有酶活性,但后来发现第1族内含子和第2族内含子在体外没有任何蛋白质辅助的条件下就能完成自身剪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它们自身就具有酶活性。人们把具有酶活性的RNA命名为核酶(ribozyme)。通过对第1类内含子的研究,人们发现不但它们自身有酶活性,它们的一些衍生物如L19RNA也具有酶活性,而且它们还具有多种酶活性。这些特点使它们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对第1类内含子自我剪接机理的研究,人们可以设计出识别任一特异序列的核酶,能对人类基因组序列功能的研究提供极大的帮助。人们还可以利用它能特异性剪切RNA的特点,设计出特异性降解某一基因RNA的核酶,从而抑制某些基因的表达,转基因动物实验的结果已证实了这种策略的有效性[1]。这为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设计出针对某些病原微生物RNA的核酶以及针对某些癌基因RNA的核酶。用这种方法治疗HIV感染已经进入一期临床试验[2]。用这种方法治疗马凡氏综和的研究也在进行之中[3,4] 第1类内含子的连接酶活性能把一段特异的序列连接到某一特定位点的3′端,这可以作为基因重组的有效工具,利用这一特点还可以进行多种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病的治疗:将突变部分的RNA换成正常的RNA序列。尽管在核酶的稳定性、活性、及有效的转运途径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核酶在将来的基因治疗中必定会大放光彩[5]。已经有人在研究用这种方法治疗镰刀细胞性贫血,即在核酶的介导下,用γ-血红蛋白的编码序列取代mRNA中突变的β-血红蛋白编码序列[6]。第1族内含子还可能与一种新的mRNA修复机理有关[7]。体外RNA筛选技术已被用于筛选新的和变异的核酶,现在核酶所能作用的底物范围已大大超过天然核酶的范围[8]。Landweber等[9]在筛选核酶的实验中发现,他们从随机RNA序列中筛选到的两种核酶只须有7个碱基是保守的,即首先在四膜虫第1族内含子中发现的镁离子依赖的自我剪切基序,还发现这两种酶同时具有连接酶活性,这些结果说明简单的RNA酶非常容易形成,而在这些酶催化的基础上,能很快形成较复杂的RNA分子,为弄清生命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1998年,人们还在原生生物中发现了一类新的第1族内含子。孪生内含子,它是一种可移动的内含子,长约1.3~1.4 kb,RNA水平的结构非常复杂,包含两种功能不同的核酶,还有一段编码核酸内切酶的序列。这一切都毫无疑问的说明它将成为一种非常有用的分子生物学工具[10]。
对第2族内含子催化机制的研究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其D5结构域中保守的鸟嘌呤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现原来一直认为难以接近的RNA螺旋大沟在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保守鸟嘌呤的两个杂原子对完成反应至关重要[11]。第2类内含子的剪切过程与第3类内含子极为相似,均形成套索状结构。人们据此推测snRNA可能由第2类内含子进化而来。第1和第2类内含子中常含有能翻译成蛋白的开放阅读框,主要编码核酸内切酶,逆转录酶等,这使它们成为可移运元件(mobile element)。这点对了解内含子的起源及进化有一定帮助。
第3类内含子尽管最为常见,但我们对其功能的了解却最少。有一个功能是不证自明的:由于内含子的存在使高等生物对突变的耐受能力大大增强了。因为在高等生物中,内含子的长度远大于外显子,大部分随机突变会发生在内含子中,对生物不会有严重影响。目前发现第3类内含子唯一的共同点是均遵守GU-AG法则。在大部分基因的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内含子在基因中的位置是相当保守的,但其片段的长度及序列则无明显的保守性。有关位置保守的原因及意义,我们尚不得而知。
这类内含子的精确剪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