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师提问权利的滥用和防范.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论教师提问权利的滥用和防范

浅论教师提问权利的滥用和防范 南京市江东中学 杨正明 内容提要:教师提问是实施和检测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正因教师拥有向学生提问的选择权,即由教师决定向谁提问,提什么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就出现了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自身地位进行提问歧视,甚至压制学生,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件。本文将教师滥用自己提问权伤害学生的种种现象一一放大,以期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有效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教师 提问权 滥用 防范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提问。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巧妙的提问能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活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产生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而拙劣的提问不仅抑制了学生的思想,还阻碍他们主动活泼地参与学习活动,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但不可否认,我们不少教师在认识到提问作用的同时,并未能很好地把握提问这一教学手段的原则、分寸,特别是在选择提问对象时,一些老师过多地掺杂了个人情感因素,使自己的提问打上了歧视的色彩,从而给学生心灵上留下了阴影,有的还造成了心灵伤害。表现为: 以成绩的好差作为提问与否的依据。 这是课堂教学中最普遍的现象。多数任课教师只爱提问成绩好的学生,而那些对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多半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享受不到老师这种平等的“关怀”。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一堂课下来,教师就总让那几个“尖子生”回答问题;有时,即使这些“尖子生”答不出来,教师也不敢或不愿叫那些举手的“差生”,深怕他们回答不出来或答错,课上出现冷场和难堪,影响听课者对自己教学的评价。 其实,我们说,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教师在课堂上如果用有色眼镜看学困生,剥夺他们表述自己思想、见解,接受教师指导的权利,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种歧视,不仅冷却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将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反过来可能诱导学生逆反行为的产生,制约整体教育效果。 把课堂提问当作惩治学生的手段。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或者以此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如果这种教育形式运用得当,善莫大焉。但在一些教师手里,他们把向学生提问当成了惩治的权柄,异化了提问的功能。 1、以提问取代其他教育手段。如果遇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做小动作,传统做法是,教师停止讲课或用其他方法暗示违纪学生,或用让学生站起来答问的办法,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笔者认为停止讲课或暗示相对较有效,而用提问的方法解决学生不认真听课的问题殊非良策。为何?因为如果学生上课未能注意听讲,你向他提问,他答不出来或答非所问,伴随着的可能是你的训斥或哄堂大笑,不仅无补于教学秩序的整肃,甚而至于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也为之分散,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回复到原有的听课状态,两相比较,还不如让认真听课的学生回答教师问题,不听的学生也因之对未注意的问题有所了解,教师可再选择其他方法提醒那些不听课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2、以提问为借口,进而有意无意实施体罚。有些老师对上课不太守纪的学生也不打、不骂,但却以向学生提问,学生答不出来就不让坐下作为教育的方法,等于间接地实施了体罚。让答起来的同学坐下,答不出来的晾在一边站着,看起来赏罚分明,实质这种体罚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更有甚者,在一些课上,罚站往往还只是惩治的先导。一些学困生,回答不了老师的提问,一边站着,一边还要受“你是笨猪”、“你看看你,在下边神,站起来驴头不对马嘴,再神啊”之类的言语责难;个别教师除伴以言语上的挖苦,大而至于用拳脚对待学生。试想,如果换了教师自己也受到这样的“待遇”,我们感受会好吗?学生在此情此境中怎能有良好的心态听课呢? 3.提问彻底异化为非常规教育手段。有的老师平常不大采用提问式教学,而提问变成对课堂违纪惩治的方法。因为上课不听讲的学生对正在学习的内容不太清楚;好,你上课讲话,我就提问你;你答不出来,就当众羞辱一番,让你难看,个别教师的语言近乎刻毒。与此相反的是,上课喜爱提问的教师,则采取不向自己不欣赏的学生提问的方式,冷落学生或随其自生自灭,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 教师提问在深浅、难易上“看人上菜”,存在歧视现象。 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强调因材施教,但这并不是否定学生的能力是在不断发展的,不否定学生在某方面的能力水平欠缺,而在其他方面有过人之处;也不否定在同一学科中,一个水平能力较低的学生,可能对某一问题有超乎其他同学的见解,这可能才是我们常说的有教无类。 而在现实中,我们并没有能够很好贯彻这一教育思想,有时候常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反映在教师提问时,有深度的题目多是为尖子生设计的,难度低一点的题目才是留给困难生的。对一个难题,尖子生举手就认为正常;困难生举手就不正常,总抱以怀疑的态度,投以怀疑的眼光,用怀疑的口吻问一句似乎早就想好的话:“你能行吗?”那留给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