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的目标观.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小学科学的目标观

浅谈小学科学的目标观 ——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体会之一 周新奎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要通过从3年级到6年级4年的科学教学活动来完成的。如果按7%-9% 的课时比例测算,总计需约294-378个课时。按照传统的每节课1课时的方法计算,就是需要上294-378节课。这是以上课(包括室内上课和室外上课)的形式进行的教学活动时间。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就是通过这样一堂课一堂课的教学活动来落实的,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主要是通过这样一堂课一堂课的科学学习培养起来的。因此,上好每一节课是落实课程总目标的保证,就如砌好每一块砖是垒好高楼大厦的保证一样。 这已经涉及到了目标观的问题,表达了“落实总目标是长期的任务,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这一观念。这一观念将指导我们要通过认真研究,科学合理地确定好每一节课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总目标的实现。确定和落实每一节课的目标,我们还要树立目标具体观、目标指导观、目标生成观、目标发展观、目标层次观等观念。 1.每一节课的目标都应是具体的和可操作的。 一般情况下,每周科学课的课时数是2-3个课时,我们现在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活动,每节课是40分钟的时间,这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来说,是十分有限的。即使我们能够作出两节课或三节课连上的安排,时间也是有限的。况且我们不可能经常这样安排。这就使得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定得过大和过多,也不能笼统无物,而要明确、具体、适度,便于操作和落实。 科学课程有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每一节课都要制定和落实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而且都要符合明确、具体、适度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确定目标和描述目标时狠下一番功夫。基本的策略有两条: 其一,把三维目标定位在具体问题、具体对象和具体活动上。目标是期望达成和有可能达成的效果。这个“期望”和“可能”依托于教师对教学活动内容和方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把握。在分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方式、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时,教师的头脑中自然就有了期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学生可能达成的效果,这就产生了一节课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实际上就是期望学生能够提出和确定什么样的问题、能够做出什么样的假设、能够做出什么样的计划、能够进行什么样的观察实验制作,在其中学生的兴趣如何、认真细致程度如何、合作如何、对活动的情感如何,他们能够获得那些知识等等,这样,三维目标也就确定了。这样与具体的问题、对象、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目标就是明确、具体、适度的目标,是可操作、可落实的目标。 其二,用行为化的语言描述目标。描述目标是将目标从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最终以外部语言来表达目标的过程,目的是通过文字或声音符号,把目标固定下来,使目标更确定、更直观、更易于自己把握和他人理解与接受。用行为化的语言来描述目标,有利于表达明确、具体、适度的目标,有利于自己把握和他人理解与接受。课程标准提出了关于描述三维目标的一些行为动词,如知道、会用、体会分别适用于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使用这些行为动词来描述与具体问题、对象、活动等紧密联系的目标,就是使用行为化的语言来描述目标。如“能提出大树的叶子都是相同的吗?大树的树皮是什么样子的?大树的下面有什么?大树每年能长粗多少等问题”;“会使用放大镜来观察蚂蚁的身体”、“能够细致观察和描述几杯不同温度的水的温度”、“能观测和记录一天中早晨6时、中午12时、傍晚6时的气温”;“观察小动物能活动、会吃东西、会互相传递信息等,体会小动物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生活”等等,就是用行为化语言描述的目标。这样描述的目标看起来就明确、具体、适度,便于操作和落实。 2.要始终把目标作为指导教学活动的纲领。 这是不言而喻的。教学目标就是为指导教学活动而制定的,它如同大海里的航标灯,始终指引着轮船航行的方向,轮船也必须始终按照航标灯所指示的方向前进,否则就有可能偏离方向甚至触礁沉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一经确定下来,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就要始终不移地围绕目标展开、进行。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每一次板书,学生的每一个活动、课桌上的每一件教具、每一份材料都要体现目标。目标要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分分秒秒指挥着师生的行为。当然,这是一种理想,是一种追求。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离目标的情况,有时甚至会南辕北辙。出现这样的情况时需要教师冷静面对,沉着处置,及时引导和校正,使教学活动回归到目标所指引的方向上来。 当然,有一些特别优秀的教师,教学中往往不限于目标的束缚,常常顺水推舟,整节课从既定目标转移到了另外的临时目标上去(课堂生成性目标),使整节课的内容发生了改变,却又不失时机地完成了一些新的目标,学生也在自然的和自由的活动中获得了教师没有设想到的发展。这当然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些教师不拘泥于一节课、两节课,是从长远的和整体的目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