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附病例分析.doc

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附病例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附病例分析

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附病例分析 放射科 张国俊 根据典型的CT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各期的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不难,CT诊断急性硬膜下血肿极为迅速可靠,而等密度的硬膜下血肿则CT不容易显示,极易漏诊。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作者就2008年8月------2009年11月在工作中遇到的3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11月3例,其中1例经手术治疗的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男2例,女1例;35岁1例,65-70岁,2例;从出现症状到CT检查时间2天—15天;临床表现;头痛3例,肢体麻木、乏力2例,1例有明确外伤史。 检查方法:均使用东软CT-C2800螺旋CT机,以听眉线为基线,向颅侧连续扫描10层,层厚及层距为10mm。 患者1、女,35岁,半月前头部轻微碰击伤,头痛,无恶心、呕吐,头面部软组织未见明显肿胀。CT检查显示:颅骨完整,双侧额颞部硬膜下腔轻度増宽,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中线结构居中,诸脑室大小、形态、密度未见异常。影像诊断:双侧额颞部硬膜下腔少量积液,建议短期复查CT。期间,患者无任何不适,拿我院所做CT到国龙医院外科就诊,国龙医院诊断,基本正常。于今日到我院外科,自己要求检查CT。CT显示,颅骨完整,双侧额颞部硬膜下腔轻度増宽,左额颞顶部等密度硬膜下血肿,部分呈斑片状高密度,轻度占位效应,左侧大脑皮质及侧脑室稍受压,中线结构稍右偏,局部脑沟消失。颅骨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影像诊断:1、双侧额颞部硬膜下腔少量积液,2、左额颞顶部等密度硬膜下血肿。诊断明确,患者快速转入上级医院。 患者2、男,67岁,临床病史,头稍痛,肢体乏力、麻木。头颅CT显示:颅骨完整,左侧额颞顶部紧贴颅板下带样等密度硬膜下血肿,左侧大脑皮质明显受压,左侧脑室受压变小,移向对侧。中线结构明显右偏,左额颞顶部局部脑沟消失,右侧脑室扩大。影像诊断:左侧额颞顶部等密度硬膜下血肿。诊断明确,患者极速转入上级医院。 患者3、男,70岁,自述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四肢麻木、无力。头颅CT显示: 颅骨完整,右侧额颞顶部及左侧额顶部硬膜下大范围等密度出血灶,右侧大脑皮质明显受压,右侧脑室变窄,向左移位,中线结构左偏,颅骨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影像诊断,右侧额颞顶部及左侧额顶部硬膜下等密度血肿,转入解放军第五医院,手术,术后恢复良好。 讨论 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形成:硬膜下血肿依血肿的溶解和吸收,由高密度经等密度到低密度,它出现的时间与血肿吸收的速度有关。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形成于伤后4天—第3周,可分早期和晚期。在血红蛋白吸收溶解过程中,血肿密度逐渐降低,在伤后1-2周变为等密度。但是根据CT密度高低,不可能准确判断血肿形成时间。因为血肿的密度与血红蛋白分子中的蛋白质含量有关。如果患者的沉淀血球容量很低或者出血与脑脊液混合,那么,即使是急性硬膜下血肿CT也可出现等密度,甚至是低密度。 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检查方法:等密度病变通常是指病变的CT值与正常组织相近,笔者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值与正常脑组织的CT值相差小于3HU,运用窗口技术,仍隐约可辨认密度上的细微差别,对于可疑病例,则进行增强扫描。此时,增强的脑膜或皮质血管可被硬膜下血肿推移,离开内板,从而辨认。 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一般情况下不易看到等密度硬膜下血肿,应从血肿的占位效应所产生的间接征象来进行辨认。1脑沟内移或消失:年老患者脑沟通常清晰显示,如果某部位的脑沟内移,甚至消失则应仔细应用窗口技术观察,力求发现或除外等密度硬膜下血肿。2灰白质交界面内移:正常颅脑CT显示皮质髓质交界面清楚,增强后则更清楚,如有等密度硬膜下血肿,则交界面内移,向四周伸展的指状髓质受挤压,失去正常的指样张开模样。3侧脑室受压变形:单侧的等密度硬膜下血肿,可以使同侧的侧脑室呈均匀一致的受压、变形及移位,其程度与血肿大小呈正比;双侧的等密度硬膜下血肿,左右侧脑室呈对称性变小,脑白质变窄、塌陷。脑沟、脑回受压,向中线移位。4:增强的皮质血管被硬膜下血肿推移,脱离颅骨内板。 结果 直接征象:1部位:均位于额颞顶部脑皮质表面;2、密度:CT值均与血肿下方的脑皮质相近;3形态:新月形。 间接征象:脑沟、脑池消失3例;脑室受压变形3例;中线向键侧移位3例;灰白质交界线内移3例。 以上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均匀文献相符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