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古桥的文物价值.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贵州古桥的文物价值

·54· 贵州古桥的文物价值 吴正光夭止尤 (贵州省博物馆研究员贵州 贵阳550004) 摘要:在贵州高原的古建筑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时空跨度最大者,当首推造型各异、质地有别、文化内涵 极为丰富的古桥。贵州高原的桥文化,是特定的自然环境、特殊的民族风情和特别的历史进程有机结合的产物。 俄国文豪果戈里说:“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而它还在说话哩!”贵州古桥作为历史发 展的见证,社会变革的遗存,科学技术的结晶,文化艺术的记录,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本文从历史价值、社会价 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诸多方面,展示贵州古桥的文物价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0—8750(2003)02—54—5 贵州古桥具有多方面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一言以蔽之,具有重要文物价值。 历史价值 贵州古代桥梁,作为古建筑的一个特殊品种,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实物见证,具有珍 贵历史价值。有些人物虽非大人物,事件也非大事件,但作为当时当地历史发展的见证不可小视。按建桥先 后审视以下诸桥,可获知过去时代的诸多信息。 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的织金奢香桥,系摄贵州宣慰使奢香调解卜牛河(今织金贯城河)两岸彝族 家支纠纷、酋领歃血为盟后修建的。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水西宣慰使安坤复加修葺,迄今完好。 黔西县莲花滩长40米、宽3米、下距正常水面7.3米的三孔石拱桥,习称朵妮桥,忠实记载明洪武年间 摄贵州宣慰使奢香褒扬女侍卫阿笮朵妮修桥事,甚为感人。奢香赴京告状胜诉返回后,修建驿道和桥梁,并 将今黔西境内的谷里驿段交给陇舍嫩益家支头人陇勺阿甫负责。阿甫将具体建桥事交基层土官“骂写”勺俄 经办。勺俄克扣钱粮,残害桥工,被奢香发现处决,当即任命贴身女侍阿笮朵妮接管其事,朵妮呕心沥血,积 劳成疾,桥成之时,撒手人寰。奢香怀抱朵妮遗体,率领众官缓步踩桥,宣称此桥取名“朵妮桥”。 建于明弘治六年(1493年)的贵定瓮城桥为都御史邓廷瓒、宣慰使安贵荣捐资倡建。安贵荣系奢香之后 裔,时任贵州宣慰使。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惠水牛场石拱桥,系郡人义官熊梦吉“尽所积千金”,“以济往来” 所首创,据《定番州志》载,工半而疾卒,其后由程番长官司长官程良弼、指挥程良金等续修,于万历十二年 建有桥亭。清道光二十三(1843年),定番知州李士均于桥侧加建烈女祠。古时定番州(今惠水)知州莅任, 士绅桥头迎接,因名“迎恩桥”。官员离任,于此送别,并为贤者树碑立传,今仍存数通“德政碑”。1935年4 月10日,中央红军长征过惠水,在此击溃国民党守军,袭占惠水县城。因桥具有重要文物价值,于1982年被 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独山兔场深河桥,为长37米、宽5.7米、高16.35米之单孔石拱桥,系独山州土司吴显扬建于明隆庆五 年(1571年)。“深河”因河深居万丈深谷而得名。古代于此设立深河关。文献记载:“悬崖峭壁,行人至此, 怵心万丈,赤憧潭底,日‘一条白练峡中,天形胜颇近焉’。”清顺治七年(1651年),孙可望将攻独山,郝永忠毁 万方数据 贵州古桥的文物价值 · 55· 修。1926年修建黔桂公路成为公路桥。1944年,日寇进犯黔南,守军毁桥逃跑,日军占领独山县城后,其先 头部队进抵深河,因桥断而返。抗战胜利后修复深河桥。1949年11月上旬,国民党溃军为阻止独山解放, 又将桥炸毁。解放后旋即修复。 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的天柱社学伍家桥,原名玉带桥,曾名宝带桥,又名保泰桥,从桥名的 变迁反映出曲折的历史。万历年问,首任天柱知县朱樟巡游至此,解下随身玉带,资助村民建桥,因名“玉带 桥”。御赐玉带,宝贵之物,故又称为“宝带桥”。不料数年之后竟毁于水。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时任天 柱知县韩可兴拨款修复,更名“保泰桥”。在其后200多年间一直是鉴江河上的重要津梁,附近村寨到乾隆年 间发展成天柱有名的“千家寨”。咸同年间惨遭兵燹,劫后余生者大多逃往深山老林,仅留下一户伍姓人家, 后来发展成伍家寨。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