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与区域的发展基础9课件
区域与区域发展基础 讲解内容详解 区域的概念 区域发展的基础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撑分析 区域的概念 经济学的概念:将其理解为一个在经济上相对完整的经济单元; 政治学的概念:将其看作是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行政单元; 社会学的概念:将其作为具有人类某种相同社会特征(语言、宗教、民族、文化)的聚居社区; 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胡佛的概念:区域就是对描写、分析、管理、规划或制定政策来说,被认为有用的一个地区统一体。 地理学的理解:“一个区域是一个连续的地段,其中心具有一定程度的共性,却又缺少明确的界线”。“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个部分,它以一种或多种标志区别于邻近部分”。 总之,区域是描述具有相似特征地域的空间概念。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自然资源的概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之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与条件。 该定义的重点是,具有经济或社会价值是决定某自然环境因素或条件被认为是自然资源的先决条件。那些不能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环境因素如地震、泥石流、滑坡、台风等则不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 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特征 (1)有限性。是指自然资源的数量供应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存在矛盾,即用经济学的观点看,自然资源存在稀缺性。 (2)区域性。任何一种自然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无论在数量上或是质量上都有显著的地域差异。 (3)整体性。每个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都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即自然资源生态系统。 (4)多用途性。 (5)社会性。 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 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其定义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自然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1)时空内涵; (2)社会经济内涵:主要体现在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经济技术能力、社会各行业的利用水平、社会对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社会利用结构等方面。 (3)可持续内涵:要求区域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可持续的,即区域的发展与自然资源承载力的关系应该是“以供定需”,而非过去的“以需定供”。 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评估与生态补偿 生态环境损益的概念,即生态环境产益和生态环境致损。 生态环境产益:即自然的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生态环境要素及其整体通过运动、变化所产生的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影响。则生态环境产益区是指所有能够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区域。 生态环境致损:……具有障碍作用的影响。对应地,生态环境致损区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障碍作用的天然污染物质自然释放区和排放人工污染物的人类活动区。 生态环境受益:即人类在生存与发展中直接和间接从生态环境运动与变化中所获得的恩惠。则生态环境受益区是指享受生态环境产益区所提供的资源供给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地区,即从生态环境产益区中获得恩惠的地区。 生态环境受损:反映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遭受的生态环境致害与损失。对应地,生态环境受损区指天然或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污染或破坏区。 生态环境补偿 概念:是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是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受益者支付代价,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者提供补偿的一类社会经济活动。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就是促进补偿活动、调动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性的各种规则、激励和协调的制度安排。 生态补偿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三个: (1)补偿主体,即谁补偿谁的问题; (2)补偿标准,即补偿多少的问题; (3)补偿方式,即如何补偿的问题; 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1)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理论 生态学理论; 环境经济学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始终贯穿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这两大主线,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阳光经济”理论;由德国赫尔曼·舍尔提出,以阳光经济取代生化经济,他认为20世纪的工业现代化既把世界文明引入生态的死胡同,又可把世界文明引入经济死胡同,并最终摧毁整个文化。世界经济只有立足于可再生能源基础上,才能够避免一切经济、生命形式的自我毁灭,同时可避免由于生化能源争夺而引发的世界战争。 “阳光经济”理论的要点 (1)世界文明要摆脱其所面临的威胁,只有尽可能快地转向可再生资源,全面消除经济活动对生化资源的依赖; (2)阳光型能源和原料基础的确立与转换,对于全球社会的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