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七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课件
二、选择偏倚 (一)分类 入院率偏倚 现患-新发病例偏倚 检出征候偏倚 无应答偏倚 失访偏倚 易感性偏倚 时间效应偏倚 二、选择偏倚 (一)分类 入院率偏倚:又称Berkson偏移 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疾病的严重程度,经济条件等,不同疾病的病人入院率概率是不同的,因此病例选择往往不能代表该种疾病所有患者的总体特征,由此产生的偏移称之 二、选择偏倚 (一)分类 现患-新发病例偏倚:Neyman bias 因调查的现患病例不能代表该病所有病例,致使结果出现的系统误差。 如研究某因素与病死率较高疾病之间的关系,若选用现患病例即存活者,就难以得到死亡的暴露情况。 若患病后改变原来某些危险因素后,从而难以估计暴露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 二、选择偏倚 (一)分类 检出征候偏倚:暴露偏移 指某因素虽不是病因,但其存在有利于某病体征或症状的早出现,使患者及早就医,从而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检查,易导致较高的检出率,以致过高估计了该因素与该疾病的之间的关联性 服用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 二、选择偏倚 (一)分类 无应答偏倚: 指研究对象因各种原因对研究的内容不予回答而产生的偏移。 原因很多:不了解研究目的;内容过于繁琐或涉及隐私;研究对象病重或外出等 最低要在80%以上 二、选择偏倚 (一)分类 失访偏倚 易感性偏倚 时间效应偏倚 (二)选择偏倚的控制方法 严格控制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采取随机抽样和随机分配的方法; 提高应答率,尽可能地减少失访; 设立多个对照组,这样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对照组的结果判断是否存在选择偏倚。 二、选择偏倚 三、信息偏倚 (一)分类 暴露怀疑偏倚:事先知道患有某种疾病 诊断怀疑偏倚:事先知道调查对象某些情况, 回忆偏倚 诱导偏倚 说谎偏倚 沾染偏倚:有意或无意地接受实验组的实验措施 (二)信息偏倚的控制方法 1.研究设计阶段 应对各种暴露因素做出具体、准确的定义,尽量使用客观指标或力求指标的量化。对于疾病要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并严格执行。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统一调查方法和技巧。同时还要有质检员定期检查资料的质量,并制定资料质量控制程序。 三、信息偏倚 2.资料收集阶段 研究者要向研究对象阐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有条件时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获取其支持和配合。若可能存在回忆偏倚,可考虑对同一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重复询问,以帮助其回忆并检验其回答的可靠性。此外,研究中应尽可能使用“盲法”来消除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但在应用中要注意其伦理学可行性。研究中使用的各种仪器、试剂、方法应标准化并定期进行校对。 三、信息偏倚 四、混杂偏倚 混杂偏倚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一个或多个外来因素的存在,缩小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的联系,从而歪曲了两者间的真实联系。引起混杂的因素称为混杂因素。 混杂偏倚在病因研究中较常见,也多见于由多种因素所致同一结局的某些研究中,如疾病预后研究等。 混杂偏倚的控制方法 ①限制; ②匹配; ③随机分配; ④分层分析、标准化和多因素分析。 四、混杂偏倚 2010年末我校共有全日制研究生3157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69名,硕士研究生2988名。目前,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1个。学校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9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00余人。 我校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辽宁、山东、浙江和内蒙古等省市的二十多所医院建立了研究生培养基地,其中包括北京军区总医院、空军总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辽宁省人民医院、解放军202医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等。 * (一)研究生规模 “十一五”期间,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大幅度增加,硕士研究生年均增长17.7%;博士研究生招生年均增长19%,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每年均为我校历史上新高。2010年末,我校在校研究生达274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577人,博士研究生169人,在校研究生生规模再创我校历史上新高。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定(240人左右)。十一五期间,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招生139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招生869人。 研究生招生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国际化。2006年以来,招收录取港澳台地区研究生6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8人,博士研究生2人:有12人次研究生赴国外大学短期留学和交流。 (二)研究生教育质量 2006年以来,我校授予115人博士学位,2264人硕士学位,其中,全日制研究生1609人获得硕士学位(包括40名来自外国和港台地区学生),509人以同等学力申请获得硕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7.2+弹力(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2024).pptx VIP
- 强震球:五年级《分数的意义》课件(13页)-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pptx VIP
- 2023年苏州市相城区教育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考试真题.pdf
- 混凝土课程设计无错版(中南大学).doc
- 隧道专业英汉词.doc
- 《项目管理精华:给非职业项目经理人的项目管理书》读书笔记.docx
- 《柏林广场A1》练习册听力原文Lektion1-6.doc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弹力》课件.ppt VIP
- 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移动源应急管理技术指南及编制说明.pdf VIP
- 足浴技师礼貌礼节培训方案.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