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庄子》概说.ppt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庄子》概说课案

《庄子》导读 ;阅读参考书目: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释》,中华书局(1983年版) 王博《庄子哲学》,北大出版社,2004 韩林合《虚己以游世:〈庄子〉哲学研究》,2006 ;一、庄子其人 名周,字子休(司马迁《史记》中并未提及),生卒年:前369-前286,为战国时期宋国蒙地(一说安徽省蒙城县,一说河南商丘东北)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庄子的国属: 一般认为庄子是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东北)人。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 下图的庄子祠位于安徽省蒙城县县城北的漆园。始建于北宋,后为战火焚毁。现存庄子祠是蒙城县政府在1995年宋代庄子祠旧址上所新建。;庄子的国属: 关于庄子故里为河南商丘东北一说:战国时的宋国蒙城,即今天的商丘市梁园区蒙墙寺一带。蒙墙寺原名蒙城寺,是蒙城的一个最大的寺院,蒙墙寺为战国时宋国蒙县和汉代梁国的蒙县遗址,被认为是庄子的出生地。现商丘市的民权县有庄周墓,有清朝乾隆五十四年立的“庄周之墓”石碑一座。 ;庄子的出身: 一般认为,庄子是楚庄王后裔,因楚国内乱迁至宋国。 庄子为贵族子弟,否则他不可能掌握如此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及能以平等的姿态与魏相惠施等人交往,能向监河侯借粮。;庄子的名号: 庄子在唐代天宝年间被尊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尊称为《南华真经》。这在中国道教史上是一个十分著名的事件。 ;二、《庄子》其书 《庄子》为庄周和他的弟子以及后学者所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但留下来的只有33篇。分为: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著;外篇主要为其弟子所著,或为庄子与其弟子合著,杂篇为其后学所著,杂篇的一些篇章与庄子的思想有所不符。 ;三、 庄子的基本思想 1、哲学思想 ① 道、气和合生物的思想。道是无形的规律、原则,气是形成万物的细微物质,道、气相互配合产生万物。 ;② 以自然无为为基础的天人合一思想。《缮性》:“古之人,在混芒(混沌)之中,与一世而得澹漠(恬淡无为)焉。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天人圆满纯一的境界)。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 ;③ 不可知、不必知论和真知的思想。 庄子认为,世界是瞬息万变的,客观事物是无限的,因此以人的有限生命,无法真正了解世界,也不必了解世界。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 但庄子同时又认为世界上存在掌握了真知的真人。而这样的真人之所以能达到真知的境界,是因为他们做到了“心斋”。 “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人间世》) ; ;2、处世思想 ①隐逸思想 庄子的由仕到隐:《史记》谓“周尝为蒙漆园吏。”《人间世》激烈批判现实政治,甚至将儒家推崇的圣君斥为“尘垢秕糠”,而标举“神人”要“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 庄子的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他曾游历、游说魏国、楚国、鲁国、赵国,但庄子的理想在战国时代不可能得到实现。 此外,庄子把生命看得重于治国和名利,因重生而拒绝出仕。。 在古代,当生命和名利只能选其一时,有两种态度:一是:“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史记·主父偃传》 )一是:“两臂重于天下,身亦重于两臂。”( 《庄子.让王》)庄子属于后者。;②顺物而为的思想 顺物而为就是顺应客观事物的本来规律去行事,不要加进个人的标准和“成心”《养生主》说:“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 ;③折中处世的思想 折中,就是走中间路线,不偏于一端。这样的选择,目的还是为了保全性命。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天年。(《养生主》) “一龙一蛇,与时俱化。”(《山木》)主张根据客观实际而变,该有用时则有用,该无用时则无用。;④知难而退的思想 《庄子·人间世》:(螳螂)“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庄子·天地》:“而今也已天下惑,予虽有祈向,其庸可得邪!知其不可得也而强之,又一惑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