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沙及酒店简介课件
NANSHA GRAND HOTEL 南沙大酒店对客服务培训教程
南沙大酒店培训教程
NS 入职培训教程1
南沙建设与展望
2004 NANSHA GRAND HOTEL 广州南沙大酒店有限公司
NANSHA GRAND HOTEL 南沙大酒店对客服务培训教程
NS 入职培训教程1
南沙建设与展望
南沙地理位置
南沙位于广州番禺的东南部,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水路距香港38海里、距澳门41海里,陆路距广州54公里、距珠海48公里;东面与东莞市虎门镇隔海相望,西面与中山市、顺德市接壤,处于穗港澳城市经济圈的中心位置。
以南沙为圆心、半径60公里划一个圆,珠江三角洲最发达区域的十四个大中城市和七个飞机场都在这个圆内,而且有广珠高速、番中公里、南沙大道、虎门大桥等连接南沙和这些城市。凭借路网优势从南沙出发,车程或船程一小时之内均可到达广州、深圳、中山、珠海、佛山、香港、澳门等地。而且,南沙是珠江出海口的一个天然港口,南沙东部具有珠江水道西岸唯一的约7公里长的深水岸线,非常适宜于发展物流产业。
2、南沙的历史和由来
一千多年前,现在的珠江口仍是一片汪洋,南沙原是珠江口的一群岛屿。商代的时候,渔民开始在这些岛屿上居住。唐宋时,南沙地区初成沙洲,宋元时开始有人开发并将此地称为“沙埠”,元明时统称为“沙埔”。唐代时,此地为船舶锚泊的海湾,故又称南湾。因地处黄山鲁山脉南面的沙洲,清代时开始称为南沙。
南沙过去因为河涌纵横所以交通闭塞,与外界接触不多。南沙居民长期以来以农业、渔业为生,有句俗谚:“南沙柴,黄阁米,出门靠渡仔,无事莫进来”。在上世纪20年代,南沙开始有采石场。到90年代初,总计有近40个石矿场。昔日的荒山变得残缺不全、坑坑洼洼,被人称为“破碎山河”。90年代,为了保护环境,政府陆续关闭了石矿场,现在坐车环岛游仍能见到很多遗留下来的石场痕迹。
2004 NANSHA GRAND HOTEL 广州南沙大酒店有限公司
NANSHA GRAND HOTEL 南沙大酒店对客服务培训教程
NS 入职培训教程1
南沙建设与展望
南沙开发建设
近几年,由于广州市老城区发展空间有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广州市在2002年提出了“南拓”思想并将“大力开发建设南沙”提上了日程。但此时的南沙地域发生了变化。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制定的“南沙规划”中,南沙地区从地理范围上分为“规划区”、“规划控制区”和“近期重点发展区”三个层次。其中:
1)、南沙规划区包括番禺沙湾水道以南区域总面积575平方公里的地区。
2)、南沙规划控制区330平方公里,包括重点发展区及其西部的横沥镇、新垦镇和万顷沙镇等。
3)、南沙近期重点发展区包括原南沙开发区54平方公里(即目前所称的南沙岛),黄阁镇54平方公里和龙穴岛、鸡抱沙、孖沙等垦围地65平方公里,以及万顷沙镇的珠江华侨农场四处共212平方公里。该地区重点发展六大产业,即黄阁镇的汽车产业、南沙岛西南部的高新技术产业、龙穴岛的造船产业和物流产业以及万顷沙的化工产业和钢铁产业。
2002年开始,先后有国家开发银行等几家银行允诺给予共计近千亿贷款用于南沙的开发建设。到目前为止,主要在进行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如:孖仔大桥、龙穴岛基建、路网桥梁、市政设施等。相信不久的将来,南沙将称为一座美丽的适宜人居住的现代化海滨新城。
2004 NANSHA GRAND HOTEL 广州南沙大酒店有限公司
NANSHA GRAND HOTEL 南沙大酒店对客服务培训教程
NS 入职培训教程1
南沙建设与展望
霍英东基金会开发建设南沙历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霍英东先生就开始乘船考察珠江三角洲,刚刚改革开发的1978年,霍先生就与国家旅游局局长卢绪章先生一起登上了南沙的土地。当时的南沙非常落后,当地居民大多以打渔为生。也就是在那时,霍先生已经看到了南沙的潜力,开始酝酿开发南沙的宏伟蓝图。
有学者认为,霍先生做了三件对国家改革开放实际进程至关重要的大事,那就是率先筹建高级涉外宾馆;挑动解除价格束缚之战;以路通财通的思想在南国水乡的开放前沿带头引入市场机制推动交通网络的建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霍先生为了推动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也为南沙开发做准备,大力捐资兴建桥梁和道路。1981年,霍英东先生用捐赠和低息贷款六千多万元港币,开始兴建广珠公路上的容奇、细窖、沙口、三洪奇四座大桥;1982年,霍先生与何添、何贤先生共同捐赠600万港元兴建番禺大石大桥;1983年,霍先生开始策划捐助与筹建番禺洛溪大桥。1984年,广珠公路上的四座大桥建成,率先在全国推行收费还贷、以路养路、以桥养桥,使路桥建设最早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在这种模式的推动下,珠江三角洲的路桥建设产生了质的飞跃。1985年,霍先生带头捐赠2000万港元,扩建中山到顺德的30公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