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再担保为核心的担保监管体系.docVIP

构建以再担保为核心的担保监管体系.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构建以再担保为核心的担保监管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始于1992年,1999年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为担保公司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方向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信用担保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业务涉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就业贷款担保出口融资担保等多个领域但是,由于行业监管缺位,机构数量增长过猛,风险代偿能力普遍较弱,整个担保行业的发展呈亚健康状态   一担保业亚健康不健康的现实表现      (一)与生俱来的非理性扩张冲动由于担保行业门槛较低,且信用放大能力强,收入与担保数额密切相关,所以担保行业扩张较快,且都具有业务快速扩张的冲动2000年末我国各类担保公司不过五六百家,到2004年已达到了4000多家据有关调查披露,目前我国大多数担保公司普遍存在资本实力不足自身信用程度较低业务规模偏小主营业务亏损等问题,处于惨淡经营的状况由于无序竞争,有些注册资本金仅为30万元的担保公司,信用担保总额却高达资本金的几十倍;更有些担保公司以担保名义套取银行信用,成为“信用批发商”,违规进行资金运作,加大了银行信贷的风险“信用过度”和“信用缺失”使一些担保公司陷入了双重困境,发展举步维艰   (二)发展无序与监管缺位同时并存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保业应该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优势然而,我国担保业十多年的发展却未形成一定的行业规模,在市场上没有形成气候,甚至行业的整体社会形象不佳,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担保业的发展一直处于无序状态由于行业监管缺位,导致担保公司过多过滥,不仅资信程度良莠不齐,而且许多机构不具备代偿能力,这样的担保公司不但难以获得银行等债权人的认可,很难开展担保业务,而且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风险控制   (三)缺乏风险控制手段和从业人员担保作为准金融业务,需要一定水准的专业队伍担保品种的设计和开发担保风险的控制都是依靠专业技术专家队伍和经验来实现的但由于近年来的盲目扩张,担保公司缺乏相应水准的专业队伍,不少地方政府出资的担保公司基本是政府官员从事担保,很难说了解担保业务有些担保公司由于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和识别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已出现因代偿过多,无法履行保证责任,进入清算破产程序等严重后果   (四)法律保护乏力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于1995年10月1日起生效,但是《担保法》的立法背景是为了解决企业间债务及保护银行的债权,立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对担保人的权益保护显然不够因此,对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法律地位服务对象支撑体系和运作规则必须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加以调整虽然自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以来,原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发布了有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管理办法,但是其立法层次相对较低,效力有限,难以为担保行业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在法律缺位的情况下,担保行业的自律又显得苍白无力,各地担保协会组建参差不齐,既缺少经验交流的平台和共同防范风险的平台,又缺乏行业内部开展业务的游戏规则      二缺乏监管是担保业亚健康的重要原因      (一)尚未针对担保监管制定较为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从政府部门角度考虑,担保业务市场化意味着政府行为从对担保企业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对行业的间接市场监管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进行制度环境的重构,需要制定新的与市场化相适应的法规政策体系,但目前尚未对担保行业制定完善的准入监管业务规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尚未建立职责明确的监管机构国内担保业的监管最早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该职能从人行分离,1999年又明确由财政部金融司负责监管,有关部门配合后来因涉及住房置业和中小企业贷款,对其的监管职能又被划归到建设部以及原国家经贸委(现商务部)在当前的政府架构下,涉及到担保企业准入定位管理监管的部门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等多个部门,涉及担保机构监管的主要是财政部和商务部由于政府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这种多头监管的结果是谁都没有明确责任,由此导致的后果就是各自为政,没有专门部门对担保业的整体发展进行规划设计,全行业缺乏明确的准则和规范,监管效率大大降低   (三)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对担保监管机构进行监管的社会监督体系在目前我国担保监管法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的条件下,现有的多头监管机构实际上被赋予了很大的相机决策权力,这就为监管机构背离监管的社会目标,追求监管者的私利留下空间,所以对监管机构的社会监督体系是一项迫切的任务虽然我国也存在诸如听证会等对监管机构的社会监督机制,但这种监督多数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有效监督作用   (四)尚未培养出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监管队伍监管人才不足,突出地表现在监管人员知识结构的失衡方面一是技术人员多,懂经济管理和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少;二是具有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管理人员多,真正掌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