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林逋(北宋)(山园小梅)赏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毛泽东《贺新郎》笺注和赏析公木 1.“挥手”十句 [挥手从兹去]唐·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宋·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恨]离愁别绪。唐·杜甫《春望》有“恨别鸟惊心”句,且有诗题《恨别》之作。李白《忆旧游寄谯君元参军》:“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零]落。俗谓花落为零落。 [知误会前番书语]前番,前次。书语,信中的话语。全句意谓知道是误会了前次信中的话语。何事无考。 [过眼滔滔云共雾]苏轼《吉祥寺僧求阁名》:“过眼荣枯电与风。”过眼,从眼前掠过。从句意谓人生滔滔,都好似过眼云雾,转瞬就消散了。 [算]点数,掂量。 [人有病,天知否]病指内心隐痛。难言之隐,痛极呼天。在这里人谓“吾”,天谓“汝”。紧承上句。 2.“今朝”十句 [今朝霜重东门路]今朝,今晨。霜重,霜厚。东门路,指长沙城东小吴门外的大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此句倒装,照字动词作谓语前置,主语为后面的残月,原意即“半天残月照横塘”。横塘,大塘,指小吴门外清水塘。1921~1923年,毛泽东与杨开慧曾住于此,中共湘区委机关亦设在这里。 [如许]如此。 [汽笛]火车开动前发出的蒸汽啸音信号。 [肠已断]比喻极度伤心。南朝梁江淹《别赋》:“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孤旅]独自远行的客子。 [凭]义同请,请求。诗词用语。唐·杜牧《赠猎骑》:“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唐·曹松《乙亥岁诗》:“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愁思恨缕]离愁别恨的形象化比喻。缕,细丝。 [要似……又恰像]两句言自己此去,一定要乘势促成中国大革命爆发。“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对理想中之大革命的艺术性描绘。 [比翼]比翼双飞,多用于夫妻。《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三国魏阮籍《咏怀诗》:“愿为双飞鸟,比翼共翱翔”。 [和云翥]和云,挟带云朵。翥,飞举。意谓直上云霄。 抒写离别,歌咏爱情,在毛泽东诗词中,这是仅见的一首,弥足珍贵。仅只一首,也足以说明共产党人,决然不是像一般论客所指说的铁石心肠。他们尽如常人,也有悲欢离合,也有哀婉愁苦,也有凄凉感伤。因为他们也同样具有生命意识,渴望在这有限的意识中,多一些圆满,少一些遗憾,每遇生离死别,自亦悲莫悲兮。不过更真挚,更灼热,且得将之升华到宇宙人生境界,结晶于改天换日的伟大事业中去,而不会为凄凄惨惨戚戚所陷溺。 就以这首《贺新郎》而论,终以其属于现代诗词,纵写离别,也不见南浦阳关,而是把时空隐限在一个冬晨的车站上。开篇便说“挥手从兹去”,是在等候登车了,不免黯然。更何况还有一肚子苦水,长子犹在襁褓,次子尚不满月,这样丈夫便匆匆远行,怎能不“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呢?终于忍耐了,所以“还住”。这就更揪心。开慧呀,你满腹委屈,“知误会前番书语”。什么误会呢?这里没有说,我们也便无须浪猜。反正夫妻间事,猜出了,也许只是针头线脑,反而没啥意思。好在下面紧接着说了“过眼滔滔云共雾”,已经雾消云散了。这人间知己,还是数着“吾和汝”。生活上难得周到,我的心里是有疚愧和隐痛的呀,天啊,你可会知道的吗?话似乎是说了好多,只是一霎间心理活动,都没说出口。是两颗真挚的心灵感应呀。这是上阕。 过片下阕,一闪念又想到送别途中,头顶半天残月,脚踏遍地清霜,穿过凄清的横塘,并肩踽踽行进在东门外大路上。没有言语,也没写内心活动,全用苍凉的景色衬托出凄苦的心境。这是在车站候车时浮起的意念,拂也拂不掉的印象呀!而忽然“汽笛一声”,兀的又回到现场,真个要“挥手从兹去”了,正是断肠人对断肠人。“从此天涯孤旅”,不禁神驰海阔天空……到此,如若往昔词人,该留下多少悱恻,抑或不尽缠绵,或悬念,“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或哀怨,“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或忏悔,“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或叮咛,“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或期盼,“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但是这些,能装进现代词境吗?更何况在毛泽东大手笔下,看他是怎样接下去的。就好像被那“汽笛一声”惊醒一般:“凭割断愁思恨缕!”振作起来吧,坚决地。这不只是豪情壮语,而是山雨欲来的大革命形势的绘影绘声。“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似台风扫寰宇。”还会有什么排不去的愁与恨呢?于是,在依依惜别之时,便铮铮预言了:“重比翼,和云翥。”把热情和挚爱升华到如许这般宇宙人生境界,非只源于观念,而是凝练生命意识显像于自然造化的结晶。大悲无痛。大爱不宠。这便是伟大诗人同于常人又高于常人处。或曰:“要似”“又恰像”两句是形容“凭割断愁思恨缕”的坚决性或坚定性。如此呆读,有用牛刀杀鸡之嫌。不是不沾边,却不止于此,不限于此。诗词语,正以其模糊处见出多义性,猜不准才更饶有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